帮扶三都,就是帮扶一个民族
——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帮扶三都纪实
◎《黔南日报》2015年11月15日A07版 全版报道
导读:“帮扶三都,就是帮扶一个民族”,这是深圳对口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20年来形成的共识。根据庞大同先生在三都智同少年摄影培训基地在摄影领域的号召和影响下,2015年10月24-28日,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组织了一行24人采风团,走进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进行为期5天的端节采风摄影创作活动。正逢深圳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20年之际,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再一次来到三都水族自治县,用摄影镜头宣传了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秀丽风光和淳朴民风,用镜头语言记录着三都水族自治县这20年来的帮扶成果与点滴发展。下面将从摄影展览、公益捐赠、出版书籍等几个方面,细说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为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点滴付出。

“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
名扬天下
2010年6月,为传扬秀美三都魅力水族,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联合举办了“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暨水族风情端午节。自摄影大赛启动后,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在2010年7月、10月、次年7月先后三次组织摄影师共100余人赴三都水族自治县参加“卯节”、“端节”民俗专题摄影采风创作活动,摄影师们拍摄了大量的展示三都水族自治县形象风采和展现水族文化的优秀作品,亲身感受水族风情,体验魅力三都,与水族人民同愉同乐,共度佳节。

首届“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至截稿共收到来自了全国各地358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摄影作品5726幅(组)。经评委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最后共有100幅作品入选,17幅作品荣获各类奖项。随后,2011年10月,首届“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端坡、深圳两地相继展出。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会员罗少珍,曾与学会二进三都水族自治县参加“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其中《中国剌绣的活化石"马尾绣"》(组照)作品,获得北京举行的“国际民族摄影”人类贡献奖。此次影赛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参赛者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与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举办的赛亊。获奖作品集《人类的记忆》将载入联合国教科文图库。

2012年11月,第二届“神秘水族•魅力三都”全国摄影大赛启动。截止今年,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先后6次组织摄影师百余人赴三都水族自治县参加“卯节”、“端节”民俗专题摄影采风创作活动,亲身感受水族风情,宣传魅力三都。此活动向全国宣传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宣传了水族,宣传了深圳援助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深厚情谊。


文化帮扶摄影先道,艺育水乡
在2010年10月端节采风期间,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和香港恩慈教育基金会向三都水族自治县教育局捐赠了3.22万元“慈善洒人间,爱心育学子”奖学金,用于奖励三都水族自治县部分中小学优秀学生。

在2011年7月卯节采风期间,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深圳文博宫和中国影像网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鹏城希望学校学生捐赠了10台小数码相机、10台U2灯;向三都水族自治县摄影家赠送摄影文化衫50件、摄影背心35件。在捐赠仪式上,学会会长刘对现以个人名义向三都水族自治县年老的摄影师李癸成赠送大型U2灯一个,表达了深圳摄影师与三都水族自治县摄影师的友好情谊。
至今,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仍在深圳等地积极联合社会爱心组织,一同组织发起捐赠活动,为公益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积极游走。
创编《水族非遗》传四海
2012年5月,一本《中国民俗摄影·水族非遗》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正式发行。这本《水族非遗》是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出资、由中国民俗摄影杂志社印刷发行,全书统一使用繁体字,并邀请澳洲专家团队为本书翻译使用中英文对照,这极大地方便了《水族非遗》在港澳台湾地区、东南亚、海外等国的发行流通与阅读收藏,扩大了水族民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水族非遗》通过介绍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途径,介绍了水族端节、卯节、马尾绣、双歌、铜鼓舞等三都水族自治县非遗项目,从水族的原生态、古今文明、民风民俗等民俗特色,到音乐、舞蹈、服饰、工艺技术和祭祀活动等各方面内容。同年7月,《水族非遗》在香港书展发行;次年5月,在台湾上架发行,并公益捐赠了部分书籍给台湾老兵代表;随后在各大重要民俗活动中,深圳民俗摄影学会将此书作为厚礼赠给摄影家、民俗研究家、工程兵等人或组织。《水族非遗》一书,是民俗摄影爱好者湿地拍摄采访收集而来的图文,后编辑成书,为海内外同胞传达着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的神秘魅力,为世人提供了一扇瞭望三都水族的视窗,让三都水族民俗民风能传于后世!


回顾20年来的帮扶工作,深圳帮扶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各企业、单位的领导及员工走遍了水乡大地,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高山还是平地,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农业等各行各业,到处都留下了深圳人民的足迹和帮扶的硕果,到处都流传着深圳人民献爱心、作奉献的动人故事。他们不仅仅给予三都人民资金物资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给三都人民带来了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新的精神风貌。通过20年的相互交流,水族人民已把深圳人民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和知心朋友,这种“血浓于水”的友谊,是深圳人民和三都人民在帮扶实践中铸就,深圳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深情厚谊永远铭刻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