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小 王
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美丽集团主办,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深圳市文博宫摄影中心承办,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协办的“《宝安县文艺轻骑队50周年》公益图片展”今在深圳文博宫二楼展厅展出。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50年前成立的宝安县文艺宣传队(即宝安县文艺轻骑队),就是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团的前身。
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团,隶属于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讨会,是2002年经文化局批准、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社团。
上世纪6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号召各地、县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蒙语,即文艺轻骑队),把文化送下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1965年7月20日“宝安县农村文艺(专业)演出队”正式成立,“文化大革命”曾称“宝安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后称“宝安县文艺宣传队”。由于宣传队“短小精干”,建制只有15人,每人基本上会弹、跳、演、说,“一专多能”,老百姓称之为“县文艺轻骑队”。1973年因排练大型京剧《沙家浜》全剧和《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以及舞剧《红色娘子军》选场的需要,宣传队扩至30来人。以后十几年间创作了大批本土题材的舞剧、小戏和演唱,也排演了大型话剧《于无声处》和大型戏剧《又一春》,社会影响很大。在走遍深圳的农村、渔港、工厂、学校、部队巡回演出的同时,他们还多次参加惠阳地区文艺汇演和省文艺调演,取得优异成绩。直至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文艺宣传队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进入2000年,本着对当地文化艺术的执着于热爱,分散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历届轻骑队员100多人和原宝安县文化馆所属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作者70多人重新聚集起来,成立了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致力于发掘和研究深圳民间民俗文化,参与大型民俗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创演具有当地特色且具时代感的一批群喜闻乐见的歌舞、曲艺、戏剧节目。多次参加市、省、国际文艺节庆与赛事荣获大奖;又经常参加深圳市各种重大演出活动,深入城乡社区巡演。2002年以来,共演出500多场次。不少老观众高兴地说:“当年的轻骑队又回来了!”
现在展出的是50年间部分演出剧照和排练、下乡生活照。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5年9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