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3.173.10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追寻“文博会效应” 第一站 北京
 
在文博会上捕捉市场动向
 
 
摘自:深圳特区报
 
 
编者按: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文博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博效应越来越大。在第八届文博会即将举行之际,本报记者奔赴北京、上海、湖南、珠海等地,深入参加过文博会的企业和单位,采访文博会对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报今起推出“追寻‘文博会效应’”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中文在线公司去年首次参展文博会,短短的几天内,就找到了一批合作伙伴,还与超过300名潜在客户建立了联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带来的创新年历,在文博会上拿到了千余份订单……北京市的政府组团参展文博会至今不过3年,却已经有不少“文博会故事”,在业界中流传。
 
     在第八届文博会已进入倒计时之际,本报记者专程奔赴北京,对参加过文博会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回访,从中寻找文博会释放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一个个案例中,不难发现,专业客商云集、四海资源汇聚的文博会,为北京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和培育提供舞台,古朴厚重的首都文化,正经由文博会的牵线搭桥,插上了更加轻盈与灵活的双翼。
 
 
 
首次参展就联系上300名潜在客户
 
     走进位于北京安定门的中文在线公司总部,公司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为本月中旬赴深圳参加文博会而准备。今年他们在文博会现场将准备两场签售,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需要提前精心策划。
 
    “中文在线在2010年就参与过文博会的活动,这也是新闻出版馆设置数字出版展区的第一年,去年是中文在线首次正式以企业形式参展,我们都没想到,初次在深圳文博会亮相就得到如此高规格的集中关注。”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在公司接受采访时说,在第七届文博会开幕前,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党组副书记、副署长蒋建国来到了中文在线的展区听取了业务介绍,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后,在参展的短短几天内,中文在线就得到了来自全国出版行业同行们的关注,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来了解情况,寻求合作。
 
     通过去年的文博会,中文在线与近300位的潜在客户建立了联系,并与中信泽公司进行了现场合作签约。
 
     据了解,今年,数字出版展区所占的面积将达新闻出版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9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几十家数字出版企业齐亮相,展现了数字出版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可以说,文博会数字出版展区的变化是中国数字出版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童之磊对此深有体会。
 
     “这两年参展,我们能明显感到,展会的国际味道很浓,参加文博会的厂商及观众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尤其港澳台和国外的企业比较多。”童之磊说,通过参展,中文在线能够向与会者传达现在数字出版推动出版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所在,更向与会者展示中文在线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商业模式,在品牌的推广上,更是一个难得的平台。
    
 
 
创意年历拿下千余份订单
 
      对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而言,不久后的深圳文博会之行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已经连续4年参加文博会,今年当然也将继续参展。去年,作为在参展单位中为数不多的学术机构之一,民间美术研究中心把最精最优的“非遗+创意”产品从北京带到来深圳,王海霞对当时的火热场面记忆犹新。
 
     “去年来到文博会,交易情况远远超乎我们的意料。”王海霞说,去年他们带来的一批河北武强木版年画基础上设计的年历,当时就拿下了1000多份订单,而好几百件用蓝印花布创新制成的床单、被单、靠垫等床上用品,最后只卖剩8件,用风筝图案做成的钟表、灯具、餐具大受欢迎,被一扫而空,观众都觉得传统图案的生活用品既有文化韵味又实用。另外,和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还有人想做代理。
 
     通过短短的几天,王海霞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博会带来的强烈效应:“老百姓来深圳文博会不是溜达,而是实实在在地买东西,企业来文博会也不是晃悠,是真的看货下订单,很多我认识的有品位和眼光的收藏家,也愿意在文博会上掷重金购买升值潜力高的艺术作品。” 王海霞对记者说。
 
     “深圳文博会对非遗文化的支持、创新及推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海霞说,文博会既是商业的交易平台,也是文化的交流平台,政府推动力度之大、客流量之多是吸引他们连续多年前来参观参展的主要原因。她认为,深圳文博会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主导,通过展出各类非遗的文化创意衍生品,达到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效果,“传统工艺美术既要有原生态的作品,也要有创意的产品,深圳这一设计创意之都举行的文博会,是‘非遗创新’的上佳土壤。”
 
 
 
 
 
 
2012年5月5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