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水绕青山,罗湖春常在。 本版图片由深圳晚报特约记者 叶伟民 韦建诚 摄 | |
|
 |
志愿者参加种树活动。 | |
|
深圳晚报记者 彭森 通讯员 张继红 严智勇
“如果说,我们银行把深圳的总部设在罗湖,是因为罗湖是深圳市的金融商贸中心,更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在今年年初罗湖区举行的纳税大户表彰大会上,一位外资银行负责人吐露了这样一番心声。
罗湖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十分注重生态城区建设,区委书记倪泽望、区长贺海涛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管理环节渗透绿色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1年,辖区大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2天,优良率为99.2%,连续五年稳定保持在97%以上。
启动“降霾”行动
在线监控企业
油烟废气排放
据了解,深圳灰霾污染的主要成因PM2.5,30%来自汽车尾气、24%来自工业源、13%来自餐饮企业油烟、7%来自扬尘,防治灰霾污染必须降低大气中PM2.5含量。为推动公众参与“降霾”行动,罗湖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降霾”行动。活动以“绿道行”主题宣传为契机,阐明“降霾”行动的活动意义、政府治理灰霾的各项举措以及公众参与的方式。
结合辖区特殊的产业结构,罗湖区将重点开展整治辖区内餐饮企业和废气排放企业的专项行动。为此,将全面梳理辖区内废气排放企业名录,确定专项行动范围。全面梳理包括餐饮企业、珠宝行业、印刷制品业和汽车修理业等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涂料、在建工地和锅炉改造的企业名录。
同时,广泛开展“降霾”行动的分类监督检查工作。对辖区内餐饮企业开展油烟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和运行维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餐饮企业油烟处理设施正常投入使用和运行。对家具制造业、珠宝企业和汽车修理业等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涂料等相关行业进行监督检查;对辖区内在建工地施工扬尘和锅炉油改气(电)进行整治。
为确保整治效果,罗湖区拟对辖区内敏感区域内的餐饮企业和废气排放企业全面安装有关设施,推行在线监控管理。做到即时精确打击各种废气超标排放和油烟扰民的违法行为。
提升水环境
梧桐山河整治获评优秀项目
水环境无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链条。罗湖区始终把水环境整治摆在宜居城区建设的突出位置。2011年,该区完成了景贝南、华丽西等20个老旧住宅区,横排岭、禾塘光等3个城中村以及锦星花园、银丰花园、鹏莲五期等19个排水单位的管网改造,创建2个节水型小区和19个排水达标小区,污水收集率达到93%,辖区河流水质的不断改善。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深圳水库围网工程等系列整治工程,其中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被市政府评为2011年度治污保洁优秀项目。
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防洪、供水、截污及优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工程,为梧桐山风景区打造一条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河流。整治的第一落点是截污。该工程主要为完善现有的梧桐山河沿河截污系统,将污水接至深圳水库截污水的现有污水管道中。在充分保护利用原有植被、道路、地形的同时,对河道景观设计加以改造。充分引入梧桐山森林公园的自然风貌,形成以河道为纽带的山水协调融合的生态景观,通过各种景观要素创造丰富的亲水空间,增强人水和谐的原则。此外,景观设计还结合了大望村、梧桐山艺术小镇和民间博物馆等新景点的打造,沿河增设部分节点。绿化种植则以自然式为主,在保留原有大树、古树的基础上,分别以乔灌地被、落叶常绿,乡土和外来树种的不同结合来丰富景观的层次、色彩以及文化内涵。整治后的梧桐山河,已经成为和这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匹配的景观带。
编制专项规划
城市更新改造力推绿色建筑
山清水秀,彰显的是自然本色。在建设低碳宜居城区的实践中,罗湖区还将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和城市更新,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让建筑渗透“绿色”,让建筑赞美生命。
据测算,绿色建筑能耗仅为传统建筑能耗的40%~60%。如今,老城区罗湖正开展大面积的城市更新。按照既定的计划,5年内罗湖1/4的城区将推倒重建。为此,罗湖区环保水务局目前正着手制定开展《深圳市罗湖区绿色建筑建设专项规划》研究工作,拟通过对罗湖区实施绿色建筑及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提出罗湖绿色建筑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路径。
与此同时,罗湖区推动政府投资的医院、学校等新建项目及具有一定规模的既有项目的改造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维护使用和拆除回用等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落实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要求。目前,京基100等项目已取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LEED金级认证等称号,罗湖区中医院等建设项目还专门修改了设计方案,增设了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有望成为辖区首个国家级星级绿色建筑项目。
建设宜居社区
让老百姓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文锦路与深南路交叉的文锦花园广场上就热闹异常。寸土寸金的罗湖,街边的一块三角地被政府改建为社区花园广场,让周边的居民很受用。
这几年,罗湖区利用辖区内边角地、三不管地带、乱搭建拆除后的空地、老旧住宅区及企业红线用地等建设社区公园,同时对以前建设的社区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到去年年底,罗湖的社区公园数量已达到100个。
为推进宜居社区建设,罗湖区环保水务局编制了《深圳市罗湖区宜居社区建设综合调研报告》,并出台《罗湖区宜居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在对辖区83个社区的规划建设、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文明、治安消防、物业管理等六大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宜居社区建设与城市更新、城市管理、老旧社区改造等工作相结合,突出强调便民理念,在休闲设施的配置上更注重与方便群众生活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工程和管理措施,力图全面提升辖区社区的人居环境。目前,和平等9个社区于2010年通过“广东宜居社区”评审,翠达等69个社区于2011年提出申报,迎接省市评审。
罗湖有梧桐山、仙湖、银湖、洪湖和深圳水库等“一山四湖”环绕城区,呈现出典型的“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区格局。辖区45%的森林覆盖率、65.5%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再加上宜居社区建设,市民可尽享绿色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