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
“深圳观念”有新启蒙意义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陈黎) “深圳观念”具有“新启蒙”的意义。昨天下午,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做客深圳文化大讲堂,以一场主题讲座,阐释了自己对“深圳观念”的深刻思考。记者看到,位于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于平说,“深圳观念”是深圳市民共享共有的文化记忆,与“五千年不间断”的中华文明相比,深圳的文化记忆虽然浅近但不失宽厚,虽然敏锐但更具韧性。于平认为,在这十大深圳观念中,无论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还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也无论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还是“来了就是深圳人”,其特质就是敢为先、能为先、善为先并且誉为先。
于平赞同地说:“京生同志把深圳比作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认为深圳同样具备了新观念产生的现实条件,比如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新文化因素的孕育、成熟;更重要的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特区’,在政治观念上具有‘试验权’的授权与保障。”他认为, “‘深圳观念’同样具有‘重建常识’的品格。”“深圳观念”的“重建常识”,是回到当下的生活实践,回到一种并非“循规蹈矩”而是“杀开一条血路”的实践。

|
于平司长在演讲中。深圳晚报记者 冯明 摄 |
来源于2012年4月22日《深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