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圳在大运会后“更精彩”
摘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肖意)“地球村的村民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国际化城市”,“国际化的城市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或吸引力的大都市”,“城市的品质取决于城市的人才素质”。昨天召开的“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20位嘉宾围绕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要素、标准、核心规范等方面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出席会议并讲话。研讨会由市长许勤、副市长陈改户分阶段主持。
王荣说,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是新时期深圳新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当前,深圳的国际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的阶段,相信研讨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国际化建设加快步伐、取得新的成绩,让深圳在大运会后“更精彩”。
深圳首开会议专门研讨国际化
研讨会由深圳市外事办、北大深研院、深圳特区报社共同主办,主题是“开放、创新、文明、绿色”。这也是我市就国际化城市建设首次举办如此规模、如此规格的专门会议。在新的发展时期,按照中央和省的总体要求,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随后,深圳专门制定出台了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明确了相关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8月圆满成功举办的大运会,让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更加充满信心,增添了新的动力。
国际化城市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短板在哪里?昨天的研讨会上,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驻法国原大使吴建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党组书记卢树民,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金元浦,省社科院竞争力中心主任丁力,以及曾国屏、李贵才、周代琪、耿旭、徐慧俊、姜安、任颋、陈威、杜鹏、陈寅、汤丽霞等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主办方负责人等20位嘉宾分别作了精彩发言(嘉宾发言本报下周分期刊出),认为深圳不仅把城市国际化作为奋斗目标,出台行动纲要,并且专门召开研讨会,足可以感觉到深圳的创新勇气和改革胆识。
市直各部门、各区、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深研院、深圳大学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代表约500人参加了研讨会。市政协副主席钟晓渝参加了研讨会。陈改户作总结讲话。
国际化城市要有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地球村的村民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国际化的城市。”吴建民认为,当今世界有三股流:人流、物流、财流。其中,人流最重要。如果一个城市能吸引世界上优秀人才,全球的精英都喜欢到那个城市去看一看,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一个城市如何才能成为国际化城市?主要是国际化的发展和管理经验。”郑永年以新加坡为例,认为一个城市的品质取决于城市的人才素质。在全球化时代,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城市认同比国家认同更为重要,因为国家认同强调的是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而城市认同强调的是文化传统和现代性。“所以说,一个人可以不喜欢法国,但喜欢巴黎;不喜欢美国,但喜欢纽约或洛杉矶。这就是城市认同。”
“国际化的城市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都市。”海闻说,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提升软实力,从政府服务的角度则体现在政府公共服务和法治环境上。包括公务中的双语使用,外籍人士使用政府网站、子女接受教育的便利程度等。马蔚华则认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找准切入点和发展路径,纽约、伦敦等国际名城注重构建以高端产业、高端服务业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做法可供借鉴。蔡冠深则呼吁深圳应与香港紧密合作,共建世界级国际都会。同时,联手东亚及东盟地区,奠定在全球竞争力的基础。
以增强“五个力”加快城市国际化
王荣说,当前,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强顶层设计来增强“领导力”。把国际化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过程当中,把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很好地融入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增强“竞争力”。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现代产业体系来支撑国际化城市建设,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提升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来增强“影响力”。加快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认真总结筹办大运会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举办更多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活动,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户,推动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四是以高质量的城市发展来增强“承载力”。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居住社区、服务体系、标识体系,在城市公共交通的新能源、新技术运用等领域可采取跨越式发展方式,走在全球城市前列。五是以城市文明法治水平的提升来增强“软实力”。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特区法规体系,让一流的法治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新时期更为显著的特质。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创造力和社会道德文明水平,提高市民国际化素质和国际交往能力。
国际化城市建设要正确把握“四个重大问题”
王荣强调,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科学驾驭、正确把握。一是如何让“国际特征”与“自身特色”相兼容。要给现代化增添一些“人文的暖色”,给国际化增添一些“民族的特色”,建成一座既高度开放、高度发达而又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二是如何让“多元化”与“和谐度”相统一。进一步弘扬“和而不同”理念,认真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把深圳建设成为多元文化交流汇聚、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的东方魅力都会。三是如何让“宜业”与“宜居”相促进。在不断营造一流的营商发展环境的同时,着力创造舒适、便利、优美、宜居的生活条件,让深圳成为一座更具幸福感的城市。四是如何使“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要让企业和社会组织、城市居民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化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来,形成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许勤在主持研讨会时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化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要把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选择变成城市的共识和行动的自觉,要通过国际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和“深圳质量”。

昨天,国际化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
国内外的20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深圳特区报记者 岑志利 摄
2011年1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