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仪式欢迎市领导载誉归来
(摘自深圳商报记者陈晓薇/郝丽萍)2009年10月3日
藏族姑娘献上洁白的哈达,苗族姑娘递上“拦路”牛角酒,傣族姑娘点洒上“圣水”,蒙古族姑娘送上一束鲜花,大家齐声欢唱苗族的“敬酒歌”——昨天中午,我市少数民族代表身着民族服装,在深圳机场贵宾厅用一场热闹喜庆的民俗仪式,欢迎代表市政府领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的副市长卓钦锐从北京载誉归来。
在9月2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也是深圳第三次获得这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最高荣誉。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平台,也因其向国内外展示、传播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培养民族人才、挖掘民族艺术瑰宝,事迹突出,同时获得“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殊荣。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会长覃炳庚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
深圳连续获得嘉奖,与深圳的民族工作特色分不开。深圳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多民族人口杂居的城市,而且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城市,目前常住少数民族人口已经突破 60万人,正式进入城市民族工作大市之列。在我市的常住少数民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是壮族,有25万多人。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满族、布依族、彝族等。也有少数民族在深圳的人数还不足10人,像塔塔尔族、独龙族、珞巴族等。
2005年以来,我市经济合作发展基金(市级财政性资金)及“光彩事业”安排贵州、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帮扶资金共计5.06亿元,无偿提供3.64亿元资助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建设项目共122个,新建学校300多所。
作为分管民族工作的副市长,卓钦锐表示,民族工作离不开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此次深圳的政府、企业、个人均获得国务院嘉奖,表明我市民族工作从政府到基层都受到重视。接下来,深圳将组织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结合深圳特点研究进一步提高民族工作水平,特别是要做好基层民族工作。同时,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继续做好少数民族对口帮扶支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