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看南山
(摘自深圳特区报记者王剑锋 通讯员 黄健 符志壮)2009年9月28日
沧海桑田,是南山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沧桑巨变看南山,感受到的是伟大祖国的成长奇迹。如果有一根时间的轴线,能够串起南山过去60年来的立体景象,天地之间,演绎的是怎样的一种传奇!
南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南山的发展,是南山人民汗水和智慧的辉煌注解。
眼前的老照片里,是一群踩着“泥马”劳作的蚝工,改革开放前,生活在这里的蚝民一大清早就要下海,赶在涨潮前把夜里被过往船只或者涨退潮撞跌的蚝柱扶正,他们在滩涂中来往靠的是像雪橇一样的滑板——泥马。
那时他们每天听到的,可能只有海风和海浪。60年前,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欢呼雀跃,生活在一点一滴地改善;30年前,当蛇口“开山第一炮”响起,他们可能只是转头看看,议论一下脚下传来的震动,绝不会想到这声巨响会如人间神话般改变这里的一切。
“开山第一炮”如春雷炸响神州大地,南山,也以先锋之势向世界展示着这片觉醒了的土地的无限能量。
穿越30年的视线里,照片里不同景深处都在经历着巨变。
他们脚下的滩涂在变:移山填海,漂亮的滨海大道、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湾金融商务区、深圳湾体育中心、林立的高楼和宽敞的道路将昔日的景象深深压入海底。
他们远处的大海在变:海面上增添了一条巨龙——深圳湾大桥,南山与香港实现了陆路联通,跃身成为深圳发展的新中心。
他们自身的身份在变:1992年“农城化”改造,他们都转变成了城市居民。
他们生活在深圳湾畔,翻动着一页一页的崭新篇章。
还记得从前的大沙河吗?那本只是农田中的一湾清流,如今,大沙河贯穿南山两大高新技术园区,贯穿两所全日制大学——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贯穿大学城,贯穿未来的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新校区。南山区委区政府正在规划建设“大沙河深港创新走廊”,经过建设,大沙河创新走廊将成为深港创新先锋城区里的核心区,为深港两地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合作提供环境优美、功能配套、资源密集的新一代创新基地。这一创新基地还将辐射后海的国际金融与超级总部区、前海的生产型总部区,以及蛇口总部片区。这条河将成为南山新的发展动脉所在。
还记得从前的海湾吗?过去的荒地浅滩杂草,如今,蛇口五湾已经变身国际化的社区,后海随着深圳湾口岸的建设将成世界一流的金融商务区,前海已经成为深圳西部最大的物流园区。随着深圳发展的西移,南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深圳一个新的中心城区,西部通道的开通,让南山的战略中心位置更加明显。
还记得老南头吗?从前窄窄的路、矮矮的房,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从滨海长廊到后海路、前海路、南海大道,从东滨路、创业路到学府路,一条条亮丽的大道编织而成的,是充满现代风情的城区面貌。
南山大力实施“三点一线一中心”战略,积极推动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诞生了众多重量级的商业项目:拥有海岸城、保利文化广场等大型商业机构,商业与文化并举的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深圳首座体验式购物中心——益田假日广场;深圳首个欧洲品牌荟萃的购物中心——“欧洲城”;深圳首个“休闲”购物中心——京基百纳广场;蛇口的花园城购物中心,近日新鲜开张的南山茂业……南山区已经形成了五大区域商圈,各商圈环绕深圳湾,以集群效应为南山打造了品位一流的商业环境,共同形成了深圳特区的新兴商圈——深圳湾商圈,成为深圳湾畔一串耀眼的商业明珠,成为深圳人最青睐的购物时尚之选。
走在发展的道路上,南山的理念在发生着巨变。
变化中的南山,在探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和谐南山、创新南山、效益南山”,这是南山发展的终极目标,从前那个小渔村,如何能想象自己有着这样的未来!发展先进中,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是南山经济发展的两大基础产业,其重要性有如“车之两轮”,商贸旅游和大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其重要性有如“鸟之两翼”。两轮驱动,双翼齐飞,变化中的南山逐渐发展成为深圳的的“四个基地”。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为科技创新提供最适宜发展的沃土,在“大孵化器”战略的引领下,南山区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涌现出华为、长城、中兴、方大、腾讯等一大批知名的企业明星,形成了以计算机、通讯、微电子、激光、生物工程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成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经突破2000亿。
深圳的11所全日制大学有8所落户南山,深圳大学城、深圳虚拟大学院、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教育和科研基地都在南山,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也在南山,南山聚集了深圳2/3的博士,是名符其实的教育科研基地。南山的北部片区已经升级为“大学城经济圈”,与南部的“口岸经济圈”相呼应,已经成为深圳高等教育崛起的高地,也将为南山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软动力”。
南山有美丽的山林、海滩、岛屿,有宋少帝陵、左炮台、新安古城、天后宫等历史遗迹,有欢乐谷、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一年一度的“荔枝节”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这里,也是深圳的旅游文化基地。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05亿元。
南山地处珠江入海口,面对浩瀚大海,海岸线长4.2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南山先后在东角头、蛇口、赤湾、妈湾建成一系列港口群,西部通道以跨海大桥直通香港,这里已经成为深圳特区内惟一具有铁路、公路、港口、航空以及诸多口岸的物流枢纽城区,是深圳的现代物流基地。2008年,西部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1186万标箱,占全市的55%,前海的开发规划已经引起各方关注,有专家说,这一片区在未来的影响将不亚于当年开山第一炮的蛇口工业区。
生活在巨变的南山,南山人民的生活也如日月换了新天。
他们的家园环境更美了。一年一度的全民植树月营造出“深圳最是好去处,南山无处不飞花”的景象,处处怒放的鲜花,遍布全区的社区公园,街道社区里新建成的雕塑让整个城区仿佛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园,灯光绚烂让夜色南山流光溢彩。
他们的家园底色更绿了。注重环保,推广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南山始终坚持生态治区的理念,通过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铁腕整治污染,南山区的环境不断改善、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建设生态文化、深化环境宣传教育,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得到全面提升。南山区走出了一条有南山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如今,“绿色南山”已经成为人们共同认可的别称。
他们的家园氛围更美了。在“和谐南山”的理念引导下,南山区委区政府进行了为期3年的“和谐社区建设年”活动,在社区党建、基层民主、城市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一系列创新思维的活动在南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党员在家门口站出来、“十百千万行动”、“和谐社区建设双向互动制度创新”还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广大要民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和谐南山”建设成果。
他们的家园和睦更有保障了。南山区委区政府狠抓基层基础,网格化管理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构筑点线面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平安南山”已经成为人们选择南山的品牌。
几十年间,深圳湾畔涛声依旧,南山的传奇在涛声中写就。
2008年,南山GDP超过1680亿元,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高新产业产值超过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从“开山第一炮”到“蛇口模式”,再到“深圳速度”的积淀,短短几十年时间,南山人用开拓历史的激情与勇气,实现了从初级加工贸易到工业化的产业转型,从农村到城市的社会转型,从农耕文化到现代化文明的转型,从海边渔镇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区,书写了“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奇迹。
当时间轴再往前移,此时的南山或许会成为将来另一轮沧桑巨变的参照,在深圳城市的远景规划上,南山的前、后海片区正处于发展“双中心”之一的“前海中心”,在国务院通过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南山又列入了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今后,南山区将担负着带动整个珠三角全面腾飞的重大使命,担负着争当“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的重大使命,向着打造最适宜安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区的目标勇往直前。
变化虽如神话,故事却没有结尾,讲述着曾经创造奇迹的南山,必将继续记录更加动人的故事。

连接深港的跨海大桥深圳湾大桥

蛇口“开山第一炮”

1997年和2008年的大沙河。(陈宗浩 摄)

1985年和2008年的南山商业文化中心

1984年的南海大道(当时叫南油大道)

2008年的南海大道

深圳科技园全景

当年踩“泥马”的蚝工

蛇口繁忙的港口群

和谐社区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深港产学研基地

世界之窗主题公园

1983年的深圳湾。 (陈宗浩 摄)

2008年的深圳湾。 (陈宗浩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