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推动义工组织自我进化
义工组织网络化、培训专业化为大运志愿者储备打基础
(摘自深圳商报 记者 张琨)
“请您先下后上,小心车门。”正在行驶的398路公交车上,身穿红马甲的龙岗义工举起爱心牌子向乘客发出提醒。2011年大运会的举办,为义工的工作提出了专业化、国际化、人性化的高要求,同时也催化了义工组织从观念、招募到管理模式的自我进化,近期在龙岗区进行的“迎大运、保畅通”等多项义工活动,正是义工组织为大运做准备的实战培训。
“大运志愿者目前可以通过网上报名,义工也可以在网上申请加入各种服务活动。”据龙岗区义工联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大量义工的管理和组织问题,网络已经成为了义工组织之间保持紧密联系的最主要途径,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成为义工,目前义工服务已经采用了“项目库”模式,如果市民有意参与到类似交通服务、环保行动、阳光探访、敬老助残等常态化的义工服务之中,可以在网上报名。
大运会需要的是有一定专业素质的义工,这一需求让义工组织前所未有地重视起长期性的培训和义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据介绍,义工联等组织针对大运志愿者组建了义工讲师团,开设有针对性的辅导课程,并对志愿者进行外语表达、文明用语、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目前已经培训上千人,在大运会举办前计划培训义工将突破一万人。
大运会还成为了义工组织自我进化的催化剂。据介绍,龙岗区正准备制定针对全区义工工作的指导意见,不仅将对义工组织在短期内如何就扩大义工队伍、做好大运会志愿者储备、培训等进行相应规划,更将从长远角度,建立义工服务的社会激励机制,比如逐步将义工服务作为学业、入党入团、聘用的重要参考条件,服务时间达到一定标准的义工将得到认证,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一定的优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