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摘自深圳商报 记者 王宇)
8000多兵马俑阵容的出土,让国人梦回秦朝,去感佩于2000多年前秦人的军力、国力。美国千禧年之际,曾评出20世纪全球10大考古,中国兵马俑出土名列其中,誉其为“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袁仲一先生,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被誉为“兵马俑之父”,关于秦俑的著作有十数本,论文甚多。35年前,是他率领第一支考古队,首次进驻了发掘现场,由那开始,他为兵马俑事业操劳至今,现已78岁高龄。本报记者经由深圳市、陕西省考古专家们的引荐,最终联系到袁先生,请他为深圳市民讲讲秦皇陵兵马俑的掌故,帮助我们解读这块耸峙的“共和国文化地标”。
打井邂逅“地下秦军”俑坑展开帝国画卷“生死两奢华”
袁仲一说,兵马俑的发现非常偶然。那还是1974年的1月29日的早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生产队出工了,队里决定打一眼直径5米的机井抗春旱,杨志发、杨彦信、杨培彦、杨新满等9位社员就在生产队旁的柿园里破了土。到中午11点左右,已经挖出几米深的坑,坑中留有“二台”,最底下的人将土倒到二台,二台的人再将土倒到地面,而最底下深挖的社员,还是出了“情况”——陶人头及其残身断肢被翻腾出来。错愕、惶恐的社员们是迷信的,吓得扔下工具不干了,纷纷逃回了家。而老太太们都以为是孩子挖井惊扰了地下神灵,各自烧香祈福,请求宽恕。村民并不知道,这几件无意掘出的陶人,也就是秦始皇地下军团的几兵几卒。
3月30日 临潼县文化馆派人前往察看现场,收集已挖出的陶俑残片及铜箭镞、铜弩机等遗物,并进行局部清理。6月25日 新华社记者写的《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一文在《内参》刊发,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李先念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这一重点文物。”7月6日,国家文物局派员来秦俑出土现场视察,并决定由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7月15日,以袁仲一为首的考古发掘队进驻西杨生产队,历经数月,到10月31日为止,扩方后试掘方内的陶俑、陶马已全部清理出来,共有陶俑200多个、陶马24匹。
俑坑展开帝国画卷
秦始皇在距离15华里远的骊山宽大的墓穴里依然酣睡着,此千古一帝在生前不会想到,他死后统领的“地下千军万马”,开始被当代考古工作者一拨儿、一拨儿地引领出来。
袁仲一告诉记者,“经由较大范围的勘探,1号坑总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从中出土了6000多件陶人陶马,它们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仿,尽是栩栩如生的彪彪士马,这个葬域,集结着如此浩浩荡荡的地下军团,当然震惊中国,轰动世界。国际友人之所以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想有三大要件:一是大,二是多,三是形象逼真。那不但是中国考古科学的宝库,也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其千人千面,性格迥异,今日中国人长脸、方脸、圆脸、瓜子脸等种种脸型在这些远古雕塑上都可以找到,这样集群的雕塑,正表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形象美。”
接下来的考古发掘,越发离奇。1号坑在秦始皇陵之东,那么其他方位有没有随葬呢?袁仲一他们找了许久,没有找到。而在1976年4月21日,忽然得到消息——1号坑东端北侧的地层坚硬,分明是被夯打过,袁仲一就带人用洛阳铲集中钻探,到了23日,发现了陶俑的残片,于是2号坑被发掘了!这个坑很有意思,距离1号坑边缘仅仅25米远,6000多平米,出土了1400多件文物,其中有立射俑、跪射俑、89辆战车,其战车方阵成8列,每列8辆,俨然当今的坦克集群。如果说,1号坑是步兵,那么2号坑应该“机械化快速部队”。
袁仲一跟队友商量,东端北侧有了这2号坑,那么西端北侧有没有?找找看。在相距不到一个月的5月11日,终于发现了3号坑。袁仲一把考古队一分为二,一部分人继续2号坑的发掘,一部分人开始3号坑的工作。3号坑比较小,520多平方米,挖出来的东西更有意思——所出70多件陶俑、陶马跟那两个坑完全不一样:中间留出通道,武士们官阶奇高却作低垂头部、夹道护卫状,这分明就是秦始皇身边的护驾之队、虎贲之师。
今天,我们在兵马俑博物馆大棚所遮蔽的挖掘现场凭高下望,就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秦始皇皇家部队的阵容:6000多步兵及少部分战车、由89辆战车构成的“机械化快速部队”和皇家御林军。目前,尚有好大一片葬域未发掘,再加地下未知的葬域,这个场景,应该只是局部而已。“局部”就如此壮观了,全局呢?唐代诗人杜牧曾吟唱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此言不虚也。
“生死两奢华”
袁仲一向本报记者澄清了时下坊间流行的“目前是兵马俑第三次发掘”的说法。“那是不确的,因为我们一直在做,35年了,没有间断过。如果说‘1987年停止了,此后一直未动过’,更是荒谬,不知内情,以讹传讹。具体工作过程是这样:1974年至1984年,1号坑发掘了10余年;1986年3月24日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末,2号坑发掘了10多年;1988至1989年,发掘了3号坑。所以根本谈不上‘第三次发掘’。”
袁仲一接着说,中国人历来奉行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所以你看秦始皇生前住在奢华的咸阳宫,死后也要住在宽大的地下宫殿里,他的葬域56.25平方公里就是明证;他生前指挥千军万马,后车百乘,死后也要如此,现在发掘出的8000多兵马俑壮阔战阵就是明证。不仅仅如此,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又发现了他地下生活奢华的一面。
现已发现,仅仅是秦皇陵的周边除兵马俑而外,仅仅是试掘,就发现了180多处陪葬坑。比如铜车马坑,我们出土了两套铜车马,它们比原型要小二分之一;比如百戏俑坑,里面就相当于今天的杂技场,我们只挖了一点,只出土了11件真人大小的陶俑,陶俑们或转碟子,或爬竿,或举鼎;铜禽坑里出土了一些青铜制作的天鹅、仙鹤、鸣雁,和真鸟一样大,还有喂养这些珍禽异兽的人俑,总共46件;马厩坑,活埋了许多马匹,骨骼尚存,又有喂马、饮马的陶盆陶罐等,还有马夫的陶俑。
记者问,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消灭六国,最后一统天下,从出土发掘中能不能找出一些背后的原因?袁仲一说,秦之统一,除了政治、军事等主要原因外,我觉得更具体的原因,是他实现了当时的“现代化”;例如兵马俑发掘现场所出土的剑,其坚硬度、弧度、造型几乎一个样;又比如,出土的青铜弩机,那些个小零件都可以在不同的机上互换,那么我们今天就要考虑,当时兵器的制作是有标准件的,只有批量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制作流程,才可以达到让今人惊讶的生产水平。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兵马俑这么大量的制作,出自众多艺术家之手,一定是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把华夏各地的能工巧匠征集中于咸阳,从俑的服饰、身态到面部的特征等等看,完全遵从了规模化、标准化、差异化的创作流程。所以我认为,由那时俑的制作,能够看出历史上第一次华夏各地雕塑艺术家的融汇与交流,这个问题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非常值得探讨。
1、 陕西蓝田发现猿人头盖骨化石
1963年夏,考古调查者在陕西省蓝田县泄湖镇的陈家窝村发现了猿人下颌骨;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另一猿人头盖骨和部分面骨。二遗址出土的器物,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包括大尖状器、多边或单边砍斫器、刮削器、石球等,伴出的哺乳动物化石有42种,其中包含有华南的中更新动物种属。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火遗址。
经测定,蓝田猿人距今约110万年至115万年,属第四纪中更新代早期。蓝田猿人是继北京猿人之后,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扩大了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也奠定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摇篮的历史地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蓝田猿人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云南元谋人化石出土
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发现元谋人两枚上内侧门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可能是一青年男性。他是目前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被定名为“元谋直立人”。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人工痕迹清楚,是由元谋人打制而成,化石地层中还发现大量炭屑、两小块烧骨,考古学家研究,这是元谋人用火的遗迹,据此则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大大提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的地质时代属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时期,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左右。
根据学者们研究判断,元谋人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近些年来,元谋县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发掘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在蝴蝶梁子和豹子洞中已经发现了猿人牙齿160多颗,为元谋人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和数据。
3、中山靖王刘胜墓的金缕玉衣
1968年5月,在河北省满城县县城西南一座高200余米的陵山发现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合葬异穴墓。墓中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1万余件各类文物,其长信宫灯、蟠龙纹铜壶、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成为国宝级文物。
刘胜和窦绾都身着金缕玉衣下葬。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600克。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重量级国宝。“玉衣”是汉代皇帝、高级贵族入葬的殓服,按等别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三级,皇帝所用为金缕,因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刘彻之兄,“特例”地使用了金缕。
满城汉墓在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4.银雀山汉墓中出土《孙子兵法》
1972年4月10日,山东临沂县的卫生部门搞基建,动土过程中发现了相连的两处古墓葬,考古学家们接到报告后,当即进行清理发掘,确定为西汉早期墓葬,墓主人已不可考,除一些随葬器物外,举世震惊的,就是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竹简7500余枚。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两部兵书的竹简,均在1号墓的边箱北端发掘出土,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从而澄清有关孙武、孙膑历来纷争不断的重大史学问题。
竹简出土时浸泡在淤泥污水之中,朽坏残断情况十分严重,后经由国家权威的科研部门、博物馆等作细致清理,山东省博物馆、北京大学、中科院历史所等单位考释校订,编辑整理成《银雀山汉墓竹简》一书,分作三辑出版,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影印出版。银雀山汉墓遗址在1989年10月落成为博物馆。


▲兵马俑的出土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其千人千面,性格迥异。

▲真人般大小的跪射俑。

▲栩栩如生的陶俑与陶马。

▲云南元谋人牙齿(资料图片)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资料图片)

▲开启马王堆汉墓棺椁。(资料图片)

▲曾侯乙墓编钟出土原状。(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