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位远征军老兵
(摘自深圳商报 记者 郑恺/文 实习生 万李 孙翊 赵末)
8月的一天清晨,荔香公园的道路有些湿滑。93岁的陈孔训老人出现在公园门口。他步态稳健,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面颊上几乎没有一块老年斑。在公园小路上,陈孔训老人对面来了一名太极拳弟子,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公园里认识陈孔训的人很多,但没人知道他曾是中国远征军老兵。
目前在世的中国远征军战士,据说只有几十人,而在深圳仅有他一人。
健康秘方:心态好常运动眼不花耳不聋
陈孔训老人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反应敏捷。如今,他每顿能吃两碗米饭,一周开荤一次:能吃半个木桶鸡,一整个猪脚。
秘方一:运动第一
“生命在于运动”。陈孔训把自己身体好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己坚持运动的结果。他每天6点起床,然后出门锻炼。他说,早上起来太阳似出非出的时候,空气中含有大量负氧离子,对人体有好处。他会打太极拳、舞太极剑、跳舞、打桌球、门球。出车祸之前,他每天早上会教人打太极,晚上去跳舞,如今,脚不好使了,只能每天散步。
秘方二:心态好
“心放宽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陈孔训说,在心态方面他学郑板桥的“难得糊涂”。“鸡毛蒜皮的事不要计较那么多,其实装糊涂要比装聪明还难”。陈孔训的兵戎生涯已使他练就了波澜不惊的平和心态。
秘方三:常喝白开水
陈孔训说,“喝水喝出健康来。”每天早上起床,他先一口气喝约600ml凉白开水。他说,“喝水是排毒的,每天吃五谷杂粮,总会有不少毒素”。
秘方四:不喝酒不抽烟
陈孔训滴酒不沾。烟已经戒了20多年。
回忆往事:受命调往印度击伤日本战机
1942年冬,25岁的陈孔训在昆明通过防空学校选拔,受命调往印度,后并入中国驻印军队。他所在营为新六军独立高射炮营,由三个连组成,全营人数近500人。
据陈孔训介绍,当时他们这帮“学生军”去印度,飞行线路正是著名的“驼峰航线”。1942年夏,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一切物资陆地运输被迫中断。中美之间只能开辟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
陈孔训现在回想起这段不到50分钟的“旅程”,仍心有余悸。当时共有6架美国运输机载着“学生军”去印度,每架飞机内大约有40人。飞行途中,他们遇到3架日本战斗机的阻击,飞在最后的两架运输机被击落。
陈孔训刚到兰姆迦时,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发表了一次讲话。据陈孔训回忆,史迪威“身材高大,声音洪亮”。1943年,陈孔训的部队经由孟加拉湾,来到印度利多,开始接受炮兵训练。
当时利多是向国内空运物资的基地,也是反攻缅北的兵站基地。在利多的半年里,陈孔训的部队一边训练,一边负责本区域的防空任务。“我们还会保卫射程之内的驼峰航线运输机。”陈孔训说。有一次,7架中国运输机在回利多的途中遭遇日本战斗机,虽努力回避,还是有1架运输机被当场击落。陈孔训通过高射炮望远镜,看到了正全力接近利多的运输队和身后紧追不舍的两架日本飞机。最后,在全营机关炮的“伺候”下,两架日本飞机均受重伤,在利多上空投下部分炸弹后,迅速朝喜马拉雅山方向逃窜。对于重创这两架飞机,陈孔训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他也感到莫大的悲伤。在这次战斗中,陈孔训的两个同学牺牲了,另外还有8名士兵负伤。
1943年5月,密支那战役打响了。陈孔训所在的独立高射炮营奉命前往云南畹町,负责掩护缅北反攻部队向密支那推进。1944年8月,密支那战役以中国驻印军的胜利而结束。
之后陈孔训又回到了兰姆伽,继续接受训练,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才踏上回国的路。
回国之后的陈孔训,几经辗转,成了国民党第19军军长张轸的部下,并参加了武汉金口起义,成为了解放军51军的一名战士。随后,又在广东连平转业支持地方建设,并于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晚年生活:每日看报纸义务教打拳
陈孔训老人现在每天早上都要绕着荔香公园慢慢溜达一圈。陈孔训在公园里要溜达1个小时。“无论走路快慢,呼吸要尽量保持一个频率。走路一点都不累。”
绕荔香公园走完一圈后,他就要看看报。他订了4份报纸:深圳商报、晶报、深圳晚报和一份外地报纸。上午10时,正是他看报的时间。小区花园的石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报纸。他视力很好,不用戴眼镜。看得很认真,当问及这么多报纸能否看完时,陈孔训说:“好看的就仔细看,不好看的就‘pass’。”他的发音不标准,英文单词中夹杂着河南老家和客家两种方言。陈孔训说,他连拼音都不会,但能说100多句英文。
1984年,陈孔训来到深圳。当时,他的老伴已经过世两年。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深圳安了家。一开始,他住在小女儿在黄木岗的家。笔架山公园就在女儿家附近。闲的时候,他就到笔架山公园打打太极拳。
陈孔训打太极有很长的历史,早在部队的时候,他就学会了打太极。直到2006年脚踝受伤之前,打太极一直是陈孔训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老人说,打太极能让整个身体的经络都活动,经常活动,身体就好。每天,他都会出现在笔架山公园、附近的小学或一些公共场所。时间久了,一些太极爱好者就向老人表达想跟他学习的想法,“想学就来”,陈孔训想都没想就爽快答应了。由于他会打五六套拳法和剑法,加上不收钱,追随的弟子自然越来越多。陈孔训似乎成了名人,名声传遍深圳太极界。据说,还有从罗湖、宝安慕名过来跟他学太极的。他估算,曾经跟随他学打太极拳、练太极剑的弟子超过300人。
老人教学生很认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一丝不苟,极有耐心,往往一套动作下来得花一个多小时。他说,108式太极招式多且复杂,弟子常常记不住,就要反复教、反复练。
无私的付出得到了弟子们的拥戴,弟子们也想方设法找个途径来表示对陈孔训的感激。每次打完太极拳,总会有弟子请他到附近吃早茶。陈孔训老人享受着弟子们的好意,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说。“教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舞剑练拳20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最让陈孔训自豪的是,他曾经教过的一个弟子分别在深圳、北京、海南和广西的比赛中拿了金牌。
除了太极拳太极剑,他还会打桌球、门球。他说,在连平县的时候,他打桌球拿过第一名。来深圳后,也曾代表深圳门球队到广州参加比赛,当时有100多支队伍参赛,没获得名次,但他依然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