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文化大革命”回眸
(摘自深圳商报)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中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陶铸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被迫害致死。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打倒一切 全面内战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这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5.16”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对所谓“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对党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错误的改组,成立了所谓“中央文革小组”并让它掌握了中央的很大部分权力。毛泽东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了狂热的程度。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利用所谓“中央文革小组”的名义,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炮打司令部 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大院内张贴了一张大字报,标题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虽然毛泽东在这张大字报里没有指名道姓,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锋芒所向,不言而喻就是炮轰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主要是刘少奇。此后不久,刘少奇即被关押审查。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八届十二中扩大会议,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1969年11月,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多数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对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的批判,使许多有才能、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遭到打击和迫害,也严重地混淆了敌我。
红卫兵大串联
1966年5月下旬,“红卫兵”最早在北京出现,并首先在首都的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毛泽东认为青年学生是推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的突击力量,并于同年8月1日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表示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8月18日,毛泽东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并且再次表示支持红卫兵运动。之后,毛泽东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7次接见红卫兵,共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300多万。
中央文革小组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串联。1966年9月5日的《通知》发表后,全国性的大串联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大约六七月间,全国已出现串联师生。外地来京者大多是到首都北京取“文革造反经”和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师生,北京赴外地者大多是去各地煽风点火帮助“破四旧”的师生,有红卫兵、“红外围”和一般学生,以大中学生为主,也有个别小学生跟着哥哥姐姐走的。当时串联师生乘坐交通工具和吃饭住宿全部免费,成为“文化革命”很特殊的一景。
上海风云
“文革”开始后,造反派头头王洪文等人在上海制造了矛头直接指向上海市委的中断铁路运输的“安亭事件”、“解放日报事件”、“康平路事件”。1967年1月初,张春桥、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组调查员”的身份到上海策划夺权。1月4日,夺了《文汇报》的权,5日,又夺了《解放日报》的权。6日,王洪文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派组织的名义召开了“打倒市委大会”,强行将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陈丕显、曹荻秋等领导人揪到上海人民广场批斗。会后,市委、市政府的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权力落到张、姚等人手里。8日,中央文革小组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起草了致上海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并号召全国学习上海“造反派”的经验。2月5日,张、姚等经过策划,成立了所谓“上海人民公社”,23日,改称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一月风暴
由于毛泽东的支持,在上海造反派夺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刮起所谓“一月革命”的风暴后,山西、青岛、贵州、黑龙江等省市“造反派”也相继起来夺权,建立所谓军队、干部和造反派群众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夺权之风刮遍全国,使全国陷入更大的动荡混乱中。
“二月逆流”
1967年2月前后,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政治局和军委的领导同志,在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而受到压制和打击。朱德、陈云也受到错误的批判。各部门各地方的党政领导机构几乎都被夺权或改组。
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武装政变
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叛变——1973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强行登机外逃叛国,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1972年,在批判林彪的过程中,周恩来正确地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这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毛泽东却错误地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
1973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
再度混乱
1974年初,江青、王洪文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同有的地方和单位清查与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有关的人和事不同,江青等人的矛头直指向周恩来。毛泽东先是批准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在发现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活动以后,又对他们作了严厉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指出江青有当党中央主席和操纵“组阁”的野心。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和解决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等方面问题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
**********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比悲痛。同年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这个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它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当时,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对**********的性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并且错误地撤销了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上旬,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当年流行
■红宝书■用红色封面包装的《毛主席语录》,其中《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被称为“老三篇”。
■忠字舞■盛行于1966~1968年间的一种狂热地表示忠心、忠诚的集体舞蹈。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忠字舞因此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语录歌。
■四人帮■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的说法最先由毛泽东于1974年1月初提出。这四人早期是中央文革小组的重要成员,后全部进入中央政治局,并担任极其重要的职务。在其政治活动期间,领导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名义上执行“左”的路线,对大批老同志、国家干部、知识分子进行迫害,试图夺取国家政权。
■黑五类■文革期间,“黑五类”常指黑五类子女,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子女,后来又加上资本家和黑帮的子女,扩展为“黑七类”。
■走资派■“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简称,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用语。在当时,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市县、乡村,绝大多数党政一把手几乎都被定性为“走资派”,中国最大的“走资派”是刘少奇。“走资派”在文革造反潮中统统被打倒或靠边站。
■造反派■是文革时期以“造反”自称、标榜的一种群众组织。造反派与“保皇派”相对。文革初级阶段,红卫兵是造反派的主体。之后,造反派扩展为对除红卫兵以外的群众组织的统称。
■牛棚■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无辜的人民群众遭到迫害,这些人被统称为“牛鬼蛇神”。各个基层单位常常私设监狱,将“牛鬼蛇神”们关押起来,接受批斗,强制进行劳动改造。后来,这种非法关押“牛鬼蛇神”的地方被称为“牛棚”。
■革命委员会■文革期间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简称“革委会”,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才全部撤销。
■白卷英雄■1973年,正在辽宁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插队的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6月30日,在理化考试时,他仅做了3道小题,却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8月20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张铁生的信,又另加编者按语。随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了勇于交“白卷”的反潮流英雄。
■知青■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数估计在1200万至1800万之间。

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卫兵。

批斗“走资派”。

破“四旧”,砸塑像。

武斗后一片狼藉。

跳忠字舞。

吃忆苦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