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3.173.10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人物1梁柏合:百年东生源见证东门历史变迁

(摘自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静)

 

东门作为目前深圳最繁华的商业区和潮流人士指标性聚集地之一,同样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在现在东门太阳广场附近的永新街,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挂着三个红色手写的招牌字东生源。在热闹的东门,多彩的招牌随处可见,没人会在意东生源背后的故事,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东生源见证了高速发展的深圳的100多年商业史。东生源的传人,今年82岁的梁柏合满头白发,思维清晰,在得知记者来意后,立刻拿出一张老东门街道地形图铺在桌上,随着他指尖的挪移,东门的沧桑旧事徐徐展开。

东生源起源于清光绪年间,那时梁柏合的曾祖父在老家广东新会以染布、卖布为生,眼见生意做得不错,便自立门户并期许东生源这个名字能带来生生不息的财源。而在清朝末年梁柏合爷爷那一辈,东生源从新会迁址深圳,当时的深圳墟也就是如今的太阳广场,是远近商家都前来淘金的商业交易场所,东生源便在这里亮出招牌,扎根深圳。到了解放前,已经拥有400多平方米店面的东生源做得颇具规模,各种染布器具、淀池、颜料一应俱全,由于当时东生源每日要晒的布料数量不少,工人们便把布料拿到晒布岭去晒,现在东门的晒布路也就因此得名。

梁柏合告诉记者,他年少时被父母送往香港就读师范专业,能成为一名教师是他曾经的梦想,但日军进攻香港,时局动荡,我只有十三四岁就又不得不返回深圳帮忙家里经营东生源的生意。等到了深圳,遇上炮火袭击,又得躲去香港,两头跑。那时年纪尚轻的他时常坐船往来顺德等地,将上好的丝绸布匹转手批发至香港大埔、元朗一带,也正是因为他的用心苦干,东生源的布料批发生意很快便小有名气。

深圳解放时,梁柏合手工缝制红旗迎接解放。1950年,他作为商界典型人物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并且受到了叶剑英同志的亲切接见;19514月深圳镇工商联成立,当时年仅23岁的梁柏合就被公推为深圳镇工商联首位主任委员。1955年,国家实施公私合营,东生源由一个私营店铺变成了宝安县纺织公司下属的门市部。

1979年的11月,在香港经营东生源的梁柏合,看到机遇与商机立刻返回深圳,在横岗开办了东生源三来一补加工厂,成为第一批来深投资的香港商人。有天他去东门,看着曾经在东门街道上风光一时的东生源还是纺织公司下属门市部。1983年,梁柏合找出当年房契与有关部门接洽,东生源重回梁家。

采访中,梁老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的儿子即将接手东生源的管理。而他在闲暇时光会和老友们组成千岁旅游团旅游。这些老友都是曾经和他一起见证过东门今昔的当年的小伙伴。无论走遍那里,这些老人最终都还会回到东门,这是一个浸淫了他们无数梦想和汗水的地方。

老东门出生的“土著居民”梁柏合。 吴铠峰 摄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