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起手来力量大
(摘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与兄弟城市的合作之手握得更紧了!昨天,深圳、汕尾、潮州、河源、湛江五市就加快实施“双转移”战略举行了首次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这次会议达成了广泛的共识,通过了《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机制》等三个文件,还签署了五市“双转移”《框架协议》。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深圳与兄弟城市进入深化合作发展的崭新阶段,为“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提出了旨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双转移”战略,强调通过引导产业转移、转型,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力,实现广东经济发展质量的总体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动落实,为“双转移”战略的加快实施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广阔舞台。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深圳在“双转移”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动地引导深圳企业参与“双转移”,一大批“深圳制造”、“深圳品牌”沿着地区发展梯度有序转移到省内其他兄弟城市,在为深圳经济、深圳企业创造广阔空间的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转移地经济的发展,改善着转移地的经济结构。此番五市联手推动“双转移”,正是在落实《纲要》的背景下贯彻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等相关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五市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具体行动。
五市合作推进“双转移”值得期待!这五市分处珠三角和粤东西两翼,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深圳在产业基础、市场平台、对外辐射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然要将部分传统产业转移出去,以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等腾出足够空间;而其他四市在发展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明显,为深圳经济发展所急缺。这五市完全具有资源共享、互补发展的良好条件,相互之间优先转移要素、资源,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必能创造“多赢”局面。经过多年发展,五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全国、全省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得到了包括这四市在内的各地的支持与帮助。站在深圳角度,全力推进“双转移”,还渗透着我们感恩与回报的情怀和责任。在更加紧密的互动发展中,这五市的集体优势必将得到更好发挥,实现产业、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眼下正是加快推动“双转移”的大好时机。主观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订单减少、市场萎缩,不少如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企业渴望转移到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地区,即使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也希望将其加工制造环节重新予以布局,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客观上,国际金融危机减少了企业转移、流动的成本,政府还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现实是,那些转移早、升级早的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都“活”得不错,有的还逆势扩张,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洞悉企业需求,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双转移”必将为企业应对危机和转型升级提供大好机遇,而我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也有了重要保障。
按照要求,五市合作推进“双转移”要“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一个共同发展、进步的美好愿景正在向我们招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