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日全食
下周三(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观。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预报,这次日食是从1814年至2309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最长可超过6分钟。日食带首先从不丹国西边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随后扫向四川和重庆,接着进入湖北和安徽;又向东扫向江苏和上海,最后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入海而东去。


1什么会发生日全食
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结果,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见原理图)
另外,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2全食是否很罕见
对整个地球而言,日全食并不罕见,大约1年半就会发生一次。如果算上日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最多则可达到5次。所以一年中日食发生的次数比月食发生的次数还多。
但是对地球上某一具体地点来说,日全食是比较罕见的。因为日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而看日全食的机会对一个具体地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例如在上海地区,上一次见到日全食是在1575年,还是在明代的万历年间;而下一次看到日全食则要到2309年,还要再等300.
3全食包括哪些过程
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
月球东边缘与日轮西边缘外切的第一次接触被称为“初亏”,代表了日食的开始。
随着太阳被食部分逐渐扩大,月球东边缘与日轮东边缘内切的第二次接触被称为“食既”,代表了日全食的开始。
月球中心离日轮中心最近时被称为“食甚”。
月球西边缘与日轮西边缘内切的第三次接触被称为“生光”,代表了日全食的结束。
随着太阳被食部分逐渐较小,月球西边缘与日轮东边缘外切的第四次接触被称为“复圆”,代表了日食过程全部结束。
4球上会出现什么景象
在发生日全食的短短几分钟内,天空将瞬间变暗,太阳变成了黑色,周围出现惨白色日冕,星星开始在太阳边闪耀。鸟儿此时会失去方向,或者会飞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动物则可能睡眼惺忪地出来活动。气温骤降15度至20度、湿度陡升40人的脚下还会产生漩涡状风,景象壮观绮丽、令人惊叹,同时也为天文观测提供了良机。
5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日全食的发生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日全食也可能给自然环境和社会正常运转带来影响。突然间长达56钟的“黑天”,可能对道路交通、航运、高空和野外作业、建筑施工、医疗、教学、商业活动以及社会治安等带来安全隐患。此外,日全食造成的天体的引力、光度等变化,有可能会对通信系统、网络传播、电力输送等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备有应对措施。
(钟合)初亏 08∶23
食既 09∶36
食甚 09∶39
生光 09∶41
复圆 11∶01
7月22日 海日全食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