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鸟迎凤 放水养龙
(摘自特区报 评论员)
去年,我市颁布了《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6项配套文件(简称“1+6”文件),为高层次专业人才量身定做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政策。“1+6”文件实施半年来,高层次人才直接享受政策带来的各种优惠和便利,一些突出的“瓶颈”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既减轻了企业负担,也留住了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要素总是朝着获益最大的方向流动,人才也不例外。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讲,这种高回报,并不仅仅在于相对较为优厚的薪酬,还在于为其提供和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开拓事业的平台,在于为其解除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让其能“心无挂碍”地施展才能。尤其是后两个方面,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多年来,深圳一直高度重视吸引和留住人才,将“橄榄枝”伸向全国乃至海外,逐步形成了人才洼地效应。“洼地”,顾名思义即中间低四周高的自然地形,所谓人才洼地,就是要通过发挥政策、环境、机制的优势,着力营造广纳八方英才的人才环境,形成人才流入门槛降低、流动成本减少、人才环境良好的人才聚集地。人才“洼地”的集聚效应怎样才能最大化?其一,人才流入的渠道要多、要广、要通畅;其二,洼地内的环境质量要比其他区域优,对人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深圳之所以能迅速成长为国内著名的高科技城市,与我们卓有成效的为人才流入“开渠”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开渠”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打造人才流入之后的洼地内环境。过去有些人才政策,往往是单个部门单独出台,针对的主要是局部问题,没有形成较完备的政策体系。人才虽然引进来了,但是因为生活、家庭等后续问题未妥善解决,不能安心工作,以至来了却留不住。“1+6”文件针对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对症下药,覆盖面广、力度大、综合性强,旨在为高层次专业人才构建良好的综合配套环境。实施半年来,通过政策影响,深圳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大为减少,还有已经离开的人才表示要重回深圳,既扫除了后顾之忧,又有干事创业的环境和平台,这样的洼地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人才的选择。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最快捷的途径。深圳要拿出放鸟迎凤、放水养龙的胸怀和气魄,对城市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对特别优秀的领军人才,要积极主动抛“绣球”,要千方百计做工作,要舍得投入创环境,让深圳成为对各种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最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