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3.173.10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大运会场馆建设巡礼4

大学城体育中心年底竣工

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组成,将承担大运会足球等赛事

(摘自深圳特区报 记者 郑向鹏 通讯员 刘戈)

 

大学城体育中心建设取得可喜进展——在风景秀丽的塘朗山畔、碧波荡漾的大沙河边,这座现代化的体育中心已经拔地而起并完成主体结构,即将于今年年底全面竣工,这是记者昨天从市建筑工务署获悉的。

 

主体结构已完工,装饰工程完成七成

大学城体育中心占地面积17.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项目概算3.16亿元,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部分组成,是大学城西校区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其中,体育馆建筑面积14183平方米,设坐席5696个,可举行体操、手球、羽毛球、篮球、排球等比赛和举办会议、大型表演等功能,大运会期间将进行排球比赛;体育场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设坐席15942个,日常可举行足球和田径比赛,看台上设置雨篷,大运会期间将进行足球比赛;游泳馆建筑面积9010平方米,设坐席2251个,主要设计为大学生游泳训练及健身使用。

据市建筑工务署大学城体育中心项目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20079月正式开工建设,是深圳成功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大运项目。目前,体育场、体育馆及游泳馆主体结构已完工,装饰工程完成70%,幕墙工程与钢结构工程基本完成;室外的场内道路及广场砖铺设基本完成,场内绿化和环艺工作已全面展开;室外球场、弱电工程已经开工,整个工程计划于年底竣工。

 

设计环保节能,建筑造型新颖优美

据悉,大学城体育中心设计亮点纷呈,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建筑节能、节水、节电。

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个场馆的布局充分结合了地形地貌,建筑体空间形态既相互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其中,体育馆靠用地的西北角布局,结合地块,设计成椭圆的形态。体育场设计于场地中央地段,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山坡建设看台,大幅减小土方开挖和节省投资。游泳馆布置在用地的南端,月牙状的建筑既与地块形态充分结合,又与体育馆和体育场的建筑形态相呼应。

大学城体育中心建筑造型新颖,体育馆屋盖采用钢结构和铝合金屋面板,分为大小两片,分别覆盖在比赛馆和训练馆上空,高低不同,通过玻璃、金属等材料的运用,使建筑形象轻灵、通透、富于时代气息。体育场曲线型的看台、和正曲与反曲相结合的挑棚、笔直、高耸挺拔的拉索立柱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出体育运动优美和流畅的一面,又表达了其力量和刚毅的一面。

 

工程院院士亲自参与施工图审查

大学城体育中心的一场两馆均为大跨度空间结构,钢结构体量不大,但专业工程多、设计新颖、曲面丰富、结构轻盈,涉及到多种结构类型,钢结构施工难度大。市建筑工务署工程师告诉记者。

对此,市建筑工务署多次组织专家会,解决了大量工程建设期间的问题和困难。在项目设计阶段,该署邀请了工程院院士容柏生、设计大师黎佗芬、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主要起草人路克宽等著名专家参加了施工图的审查。去年1月,又组织了由工程大师金虎根、鲍广鉴等国内知名专家参加了钢结构工程、屋面工程及幕墙工程施工方案审查会。

院士及专家对施工图和施工方案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如体育场挑棚结构不合理、预应力索结构的设计张拉应力过大等。市建筑工务署通过修改完善,确保了施工图及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赛后将向附近高校及市民开放

大学城体育中心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举办国际赛事的需要,在功能、标准方面能达到举办单项国际赛事的要求。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作为大学城的配套设施,用来满足大学城师生的健身娱乐需求,同时还将在2011年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时作为分赛场,在这里举行部分单项比赛。

大运会赛后,除满足大学城师生日常体育教学、竞赛、练习、小型比赛外,还将向附近高校及市民开放,用来满足市民的健身娱乐需求。

大学城体育中心作为大运会的分会场,将直接带动西丽片区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配套的快速发展,使该区域的整体环境得到质的改善。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