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文精神的城区更具凝聚力
(摘自深圳晚报 记者 周海涛 孙中春)
龙岗区大力发展辖区经济的同时规划辖区人文精神建设,打造有地域特色、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文龙岗”,为“大运会”营造良好软环境
当一座移民城市超越了经济生存的阶段时,文化和精神生存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是这个城市继续向前迈进的源泉所在。毋庸置疑,一座人文精神缺失的城市必然是平庸的。城市是这样,城区也是如此。地处深圳东部的龙岗区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力发展辖区经济的同时,着手规划辖区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一手抓GDP硬指标,一手发展城区的软实力,强调人文精神对城区发展的重要性,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文龙岗”。
高雅艺术盛宴 频繁“走进”龙岗
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让龙岗中心城变得格外泥泞,但这却阻挡不了龙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6月11日晚8时,天籁般的琴声从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徐徐飘出,在雨夜中久久回荡。2009龙岗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的盛中国“永恒之爱”音乐会在龙岗文化中心音乐厅上演,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钢琴演奏家濑田裕子伉俪一同为龙岗市民倾情献上了一道声乐大餐。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但并未阻挡龙岗人欣赏音乐会的热情。离音乐会正式开始尚有半个小时,整个音乐厅内已座无虚席。龙岗市民正翘首以待,其中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当晚,盛中国夫妇精心选择了一些脍炙人口、观众喜爱的中外经典名曲,如《梁祝》、《黄河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致艾丽丝》等,盛中国感动地说:“音乐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灵魂,是最深的最内在的东西。而且,我是在世界一流的音乐厅里演奏,你们是一流的听众……”看着台下热烈鼓掌的听众,盛中国改变加演五首曲子的原计划,又再次拉响了第六首曲子——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经典作品《天鹅》。
在龙岗,市民们能够享受如盛中国这样大师级的文化盛宴已经不足为奇了,在龙岗区“文化为民”理念的积极倡导下,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东方歌舞团、德国莫扎特交响乐团等中外国家级演出团体被频频引入龙岗演出。同时,举办“迎新艺术季”、“文博会艺术季”、“李斯特国际钢琴音乐节”,并且在票价平民化原则的指引下,观看交响乐、芭蕾舞、音乐会这样的高规格文艺演出盛会,已经成为了生活在龙岗区的普通百姓和来深建设者生活的一部分。
文明服务行动 迎“大运”树新风
同样,一座城区的文明不单单体现在人们的文化修养上。在龙岗,除了在文化领域之外,各行各业也都在开展着一系列的文明服务行动。2008年底,在龙岗区文明办、龙岗区交通局等单位的牵头下,龙岗区首届十佳文明公交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拉开大幕。东部公交的9000名司乘人员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展了一次文明的洗礼。司机时时提醒自己驾车是否违章了,是否抢道了,售票员则想想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微笑着面对乘客,对乘客的提问是否表现得不耐烦。
龙岗区文明办主任余世猛对此评价说,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要唤醒龙岗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不到800天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要在深圳举行,作为开闭幕式和系列比赛的举办地,龙岗人已经意识到,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培育一种主场意识和主场情结,从某个角度说,龙岗表现的好坏决定了本届大运会成功与否。
不仅是十佳公交之星的评选活动,事实上,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主场意识,龙岗区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力争在2011年大运会召开之际,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龙岗。走进龙岗区,还没进区委区政府大院,竖立在龙城广场的迎大运倒计时牌就出现在所有人面前。每时每刻都在跳动的时间不仅告诉所有人大运会要来了,也鞭策着所有龙岗人,大运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文龙岗理念 打造城区魅力
“山海龙岗、精彩大运,龙岗人民欢迎您!”拨通龙岗区的任何一部公务电话后,传来的是这样一串清脆的音乐和好听的介绍。经过建区15年的高速发展,如今的龙岗,GDP总量接近1500亿元,相当于海南、西藏、青海、甘肃四省区的总和。但是,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才流动日益自主的今天,人们对一个城市的选择,其中必然包含了对城市文化氛围、城市人文精神的选择。一座人文精神缺失、毫无文化特色的平庸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一座城市要具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塑造昂扬的城市人文精神。一个城市是这样,一个840平方公里的城区也应该这样。而即将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又赋予了龙岗区“建设新龙岗,办好大运会”的光荣使命。高水平的大运会不仅需要一流的比赛场馆,更需要一流的东道主、一流的软环境。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早在2007年召开的龙岗区区委全会上,龙岗区委书记余伟良鲜明提出“人文龙岗”的理念。随后,龙岗区委出台了《关于人文龙岗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培育城市人文环境、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008年,又制定了《人文龙岗建设行动计划》,总的目标是:以迎办大运会为契机,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基础,培育、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城市人文品格,努力把龙岗建设成为深圳最有文化、最有历史、最有欣赏性的文化城区。
发挥榜样力量 提升整体素质
2008年“十佳文明龙岗人”评选宣传活动在全区隆重推出,萧彦红、张秋敏等1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龙岗人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偶像的价值。而2009年一开年,“十佳文明公交服务之星”又再次搅热了龙岗,一张张朴实无华的脸庞,日复一日地在公交车厢内默默地为深圳市民提供着优质的出行服务。许多市民仔细阅读刊登在报纸上的候选人事迹,拿出手机短信投票,或通过信函邮寄选票,或通过网络投票。无论是精神世界中的偶像,或是日常生活中提供服务的普通人,他们都将自己的文明言行和举动传播给了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的人们,这些在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们也通过这些倡导文明的活动被感动着。与此同时,通过这些活动,龙岗人的人文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升着。
除建设提升人文素质软环境外,在进行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硬件设施建设上,龙岗区委区政府也没有放松。目前,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突破了286万册,人均藏书量1.43册。投资1742万元的区数字图书馆是深圳第一个实现自助借还图书的区级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已启用,全天开放,免费服务。全年举办的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讲座、周末沙龙、周末剧场、周末电影院800多场。每到周末华灯初上,龙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都会挤满了家长和孩子,这里举办的“携手未来周末公益讲堂”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让家长受到了教育。
建设行动计划 培养“主场”意识
2008年9月,龙岗区又制定了《人文龙岗建设行动计划方案》,将人文龙岗建设的各项措施进行科学归纳、逐步实施。在该方案中,龙岗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大力实施人文大运“六进六出”工程、“迎大运讲文明树新风”七大市民素质提升计划、“人文龙岗·和谐家园”八大关爱行动等,这被外界简称为人文龙岗建设的“六七八”工程。
眼下,《人文龙岗建设行动计划方案》在龙岗区已经全面铺开:在社区,人文龙岗的理念通过科教、文体、法律和卫生等内容宣传走进龙岗每个社区;在学校,礼仪、礼貌和礼节这“三礼”教育在广大中小学生中间广泛开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文明素质;在机关,“带头做一个好市民”、“迎大运我先行”等活动的开展,大运政府、大运行政理念深植于机关事业单位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在家庭,“迎大运五好文明家庭”的建设,“楼道文化”、“邻里节”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和谐邻里、守望互助的现代文明观念。在行业,从以职业道德、技能、礼仪和服务规范以及大运知识的培训以来,龙岗区各行业的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工厂,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文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来深建设者的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使广大来深建设者树立起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家园意识和主场意识。
“大运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位龙岗网友的帖子在网上一经贴出,便成了网友们讨论最为激烈的帖子。回帖中,一名网友认为,真正的城市化是个系统概念,不仅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系列范畴,市民素质、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公民法治水平等等也都是重要指标。为此,在《人文龙岗建设行动计划方案》中,龙岗在提升市民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环保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都做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动中来,以此普及志愿服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