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
3年举办文化活动7000多场 |
(摘自深圳特区报 记者 洪英亮)
以文化设施为平台,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南山区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昨日下午,由省文化厅组织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复查工作组来到南山区,对该区文化发展的措施和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8年,南山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2004年,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文化立区”的发展战略,随后又将其列入了《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前,南山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保利剧院、华夏艺术中心、风华大剧院、南山图书馆为代表的一批区级文化设施已经成为南山居民的重要文化休闲场所,由21个社区舞台组成的覆盖全区的社区大舞台网络基本形成,分布在城区各个角落的81座城市雕塑成为南山一道新的文化风景。近日,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62749平方米的南山文体中心项目隆重奠基,这是南山区“十一五”期间单项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区公共文化机构日益完善:南山区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地(市)级一级图书馆,84家社区图书馆通过深圳市达标评估;南头古城博物馆、陈郁故居管理所、钟表翡翠博物馆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南山区文化馆2007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南山区8个街道文化站全部获评广东省特级文化站。同时,南山区勇于创新,从2007年开始大胆引入公开招标和竞价等市场运作方式,对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区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3400万元用于购买公共文化产品,3年来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7230场,其中文艺演出623场,展览、讲座等其他群文活动926场,电影5681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