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无限奖,让这个春天不单调
因为有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简称ICP)的无限奖(Infinity Awards),才不会让每个春天的评奖季单调得只剩下新闻照片可看。与各大新闻摄影奖拿作品说话不同,无限奖更像是对上年度世界摄影风云人物的盘点与表彰,而且打破领域樊篱。正如其主旨所说:以授奖的方式,向公众推介摄影界的杰出成就者,他们事业卓著,前途光明。
终身成就奖、科奈尔·卡帕奖、ICP理事会奖是由ICP理事会、主席团和全体工作人员共同选出,其他奖项先由16名成员的国际轮职提名委员会进行提名,再由评委会的3人最终裁决。
透过今年的获奖名单,我们可以了解上一年度最耀眼的摄影之星,他们是:
终身成就奖:安妮·利博维茨(Annie Leibovitz),美国,女,1949年生美国乃至欧洲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摄影师之一。悉数好莱坞顶级明星,没有在她镜前亮过相的不多,如果没找她合作,似乎就不够圆满;她和桑塔格因摄影结缘而被业界津津乐道;迪斯尼大庆时专门高薪聘她拍了一组奇幻大片;英女王访美要请她随队拍摄;英国国家肖像画廊请进她的作品。但是,以她60岁的年龄,而且事业如日中天,得这个奖是不是有点儿为时过早?
科奈尔·卡帕奖:莱提兹娅·巴塔加利亚(Letizia Battaglia),意大利,女,1935年生,她曾经在2005年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她获得过尤金·史密斯奖,她的名字常伴随着这句话出现“一个女人为正义而进行的披荆之战”,一切荣誉皆因为她的照片替沉默的大众打磨了一件锋利的武器,直插西西里黑手党的罪恶心脏。2003年光圈出版社出版的《莱提兹娅·巴塔加利亚:激情,正义,自由——西西里影像》一书是她的心血之作,揭示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遭受黑手党阴云笼罩的惨状。
ICP理事会奖:盖尔·G·格林希尔(Gayle G. Greenhill)现任ICP委员会成员、名誉主席。
青年摄影师奖:志贺理江子(Lieko Shiga),日本,女,1980年出生,生于日本爱知县,2001年至2004年在英国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学习,目前住在英国。虽然受的是英式正统教育,但她的作品有着挥之不去的日本当代艺术的影响,而且演绎得更加黑暗诡异。取材拍摄她所在的东伦敦区公寓房里的30个家庭,于2005年推出的系列作品《丽莉》(Lilly)令她声名雀起。作为青年艺术家的先锋,她的作品常现身于世界各地的画廊影展。
写作奖:阿维克·森(Aveek Sen),印度。现任印度电讯报高级编辑助理,善长摄影方面的写作。曾获牛津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罗德奖学金,毕业后曾在英国圣希尔达学院教授英语。目前,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摄影与文学、电影等其他视觉艺术交融的书籍。
出版奖:阿加拉亚·康拉德(Aglaia Konrad)的《沙漠之城》(Desert Cities),奥地利,女,1960年生。严格地说,这不是一本单纯的建筑或者纪实摄影的书籍,而是作者对于开罗、亚历山大等非洲城市直白的凝视。平实的照片背后是摄影师关于外来与本土、建筑与环境、沙漠与社会、摩登与传统间对话的思考。
艺术奖:川内伦子(Rinko Kawauchi),日本,女,1972年生。偏爱禄来双反,最常使用6×6的方画幅,不愿裁剪。1993年从一所女子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后,先从事商业摄影,后投身艺术。同时,坚持用手机拍照记日记。作品风格清新安静,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相机变得不同寻常。
新闻摄影奖:吉尔德·范·凯斯特雷恩(Geert van Kesteren)《巴格达呼叫》(Baghdad Calling),荷兰,1966年生。吉尔德的摄影记者生涯始于1998年在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动,2003年他再次前往伊拉克,一待就是几个月,为美国《新闻周刊》和德国《明星》杂志拍摄专题。2004年,在佩皮尼昂摄影节获奖,第二年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巴格达呼叫》是他的第三本书,描述了伊拉克难民在约旦、叙利亚和土耳其的生活。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伊拉克人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的自己眼中的生活。
实用/时尚/广告摄影奖:蒂姆·沃克(Tim Walker),英国,1970年生。人们熟识蒂姆·沃克是从《VOGUE》杂志的时尚照片开始的,至今已有10余年。1994年摄影专业毕业后,他先做了一段自由摄影师,然后前往美国担任理查德·阿维顿的全职助手,25岁时他的作品发表在《VOGUE》杂志上,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欧美时尚读物争抢的摄影师。博物馆也已经开始收藏他的照片。他的作品充满着奇思妙想,总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文章摘自:中国摄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