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46.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学会动态
 

[喜讯]党的百年华诞,基建工程兵为深圳添彩







图片

  编者:深圳特区报2021年8月10日用半个版面(A05版次)刊登了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原基建工程兵深圳00049部队退役军人段亚兵撰写的文章《党的百年华诞,基建工程兵为深圳添彩》。该文章介绍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其中,根据基建工程兵早期建设深圳的照片,制作的数名战士挥锤撬石的群雕。

另一张为《升》,这是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周顺斌拍摄的经典图片。这张1984年拍摄于深圳红岭大厦工地的照片《升》,成为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经典场景。《升》象征着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的升腾希望,饱含着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照片拍摄者周顺斌,见证了特区建设之初的艰辛奋斗和由此创造出的一个个新高度。周顺斌定名为《升》的艺术照片,不仅留下了深圳拓荒的重要场景,而且是深圳摄影作品首次获得全国摄影金奖,破了记录。2019年央视在深圳制作的春节晚会上,现场展示了这幅照片,并邀请来照片上的主人公——基建工程兵老战士邹洪涛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让这张照片再次传遍全国。

同时,还刊发了《解放军报》2021年6月25日发表的解辛平长文《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下)》截图,其中写到了基建工程兵二万人集体转业、建设深圳的事迹。

深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原基建工程兵深圳00049部队退役军人段亚兵在文中写道: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分,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们分外高兴和激动,因为中央的一些媒体和单位,连续宣传报道这支队伍建设深圳的事迹,让老兵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40多年前,春暖花开时,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挥师南下到荒原一片、荆棘丛生的深圳拓荒,其事迹至今被人们记着,能不让人高兴和激动吗?对诸多临门喜事,容笔者慢慢道来。

文章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带领我们回望当年深圳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在深圳初创时期艰苦安家、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真实场景。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敬请欣赏!


 党的百年华诞,基建工程兵为深圳添彩

■ 段亚兵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时分,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们分外高兴和激动,因为中央的一些媒体和单位,连续宣传报道这支队伍建设深圳的事迹,让老兵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40多年前,春暖花开时,基建工程兵两万官兵挥师南下到荒原一片、荆棘丛生的深圳拓荒,其事迹至今被人们记着,能不让人高兴和激动吗?对诸多临门喜事,容笔者慢慢道来。

图片

6月25日,《解放军报》头版发表解辛平长文《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下)》,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基建工程兵,人民军队序列中一个远去的称谓。1979年底,一批基建工程兵从冰天雪地的东北鞍山,来到南海边上一座小渔村。到了1982年冬天,几乎每天都有一列军列开进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奉命南下,吹响了特区建设的冲锋号。转眼进入改革开放的第5个年头。在许多官兵看来,忙碌完这一次大会战,接下来又将搭乘军列,启程前往下一个‘战场’。谁也不曾料想,新的命令竟然是就地转业。纵然有万千不舍,官兵们依然选择毫无保留地执行最后一道命令:脱下军装!天若有情,应当见证:这支集体转业后的建筑铁军本色不变,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图片

《解放军报》6月25日发表解辛平长文《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下)》,其中写到了基建工程兵二万人集体转业、建设深圳的事迹。

图片

军报该文述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在有限的篇幅里,竟然讲到了基建工程兵二万人集体转业、建设深圳的事迹。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发表长文《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攻坚篇”》。文章选用了深圳基建工程兵老兵周顺斌拍摄的经典图片《升》,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蔚蓝天空下、建筑脚手架上,一位建设者高举双臂、抬头向天指挥吊车作业;两旁正在建设的高楼拔节生长、直插云霄,阳光洒满希望的热土……这张1984年拍摄于深圳红岭大厦工地的照片《升》,成为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经典场景。‘《升》象征着改革开放给特区带来的升腾希望,饱含着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照片拍摄者周顺斌,见证了特区建设之初的艰辛奋斗和由此创造出的一个个新高度”。

图片

图为《升》,获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1984)。周顺斌/摄


周顺斌定名为《升》的艺术照片,不仅留下了深圳拓荒的重要场景,而且是深圳摄影作品首次获得全国摄影金奖,破了记录。2019年央视在深圳制作的春节晚会上,现场展示了这幅照片,并邀请来照片上的主人公——基建工程兵老战士邹洪涛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让这张照片再次传遍全国。

6月2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展场气势宏伟,展览内容丰富,展品制作精美。其中有一些与当年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挥师南下,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内容。例如,根据基建工程兵早期建设深圳的照片,制作的数名战士挥锤撬石的群雕;深圳早期黄土裸露的工地,干部战士施工场面的图片;军服、背包带、军用水壶、施工工具、防护手套、荣誉奖章和得奖证书等实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展馆中滚动播放6分钟的影视资料片,再现了当年深圳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在深圳初创时期艰苦安家、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真实场景。该资料节选自几年前由深圳拓荒史研究会拍摄的《基建工程兵在深圳》专题纪录片。

图片

图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其中,根据基建工程兵早期建设深圳的照片,制作的数名战士挥锤撬石的群雕。


为收集老兵们拓荒时期的资料和实物,军博程定飞大校事先专程来到深圳,鼓励大家献出珍贵的收藏品,为办好这次重要展览出力。基建工程兵二万人的内容进入军博大型展览中尚属首次。

图片

军事博物馆程定飞大校


图片


图片


七一前夕,一本关于深圳初创时期的回忆录选编集《拓荒牛的记忆》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深圳千千万万的建设者”。该书48万字、58篇文章,其中有老领导作序言、题书名、写文章;更多的是老战士、拓荒者写的回忆录,媒体记者发的文章,摄影者珍藏的图片等。书中作者都称得上是拓荒牛、老黄牛和孺子牛。打开书本,当年拓荒而奋进的景象历历在目,艰苦而温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一人一事的回忆弥足珍贵,激情燃烧的岁月终生难忘。

图片

图片

为本书撰稿的作者缩略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18日《解放军报》刊登了段亚兵《深圳特区拓荒牛》一文。这是解放军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大特约文章,是解放军报关于深圳二万人的第二次约稿;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应约写作了《春天里,难忘改革开放的拓荒牛》整版文章。两篇文章讲述了深圳基建工程兵二万官兵分别于1979年、1982年陆续调入深圳,集体转业、改编成为市属建筑施工队伍,在深圳开拓垦荒的难忘经历。

图片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初,基建工程兵大批部队挥师南下,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开发建设。周顺斌摄
图片
1982年,战士们头戴军帽、身穿工作服列队走向工地。周顺斌摄

一支队伍融入了南海之滨边陲小镇;一座城市成为纪念改革开放的丰碑。

基建工程兵二万人双手建起了这座城市,大家对城市的感情不言而喻。从最早的部队进入深圳算起,至今已有42年。最早的拓荒者们如今多数已经退休,在这座美丽温馨城市里安度晚年。在庆祝党诞生100年的日子里,中央媒体、单位还记得这支部队拓荒的历史,对此大家都说没有想到,有点受宠若惊,倍感光荣自豪。

图片

基建工程兵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存在时间最短的部队,青春定格于18年;然而又是规模最大的兵种,人数最多时近50万官兵。深圳的二万人只占其中的4%左右。内地战友有人吐槽说:“基建工程兵人数那么多,好像只有深圳的战友贡献最大?”深圳战友听了,因过誉而脸红,因窃喜而微笑。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这一点,其实深圳战友们心里很清楚:不是深圳的战友贡献有多大,而是因为我们来到了深圳。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我能够看得更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人们之所以给了深圳二万人更多的称赞,是因为这支队伍乘改革开放的长风来到了鹏城,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热土上扎根,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拼搏经受锻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争当排头兵。

图片

也因此,看到中央媒体和单位对深圳二万人的宣传赞扬,老兵们除了骄傲自豪,感觉更多的是感恩。感恩改革开放改变了祖国大地的面貌;感恩经济特区让我们有机会放飞理想、激情燃烧,能够将自己的平凡人生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业联系在一起。

图片

此时,本人回想起一段往事。1986年是战友们陷入困境、吃了很多苦头的困难时期。那一年吴启泰与本人合作写了《深圳,二万人的苦痛与尊严》长篇报告文学(刊登于该年《特区文学》第5期首篇),为这支队伍遇到的困难而大声疾呼。时间给出了答案:“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语)。40年里,深圳二万人经历了艰难的拓荒,品尝了人生的苦痛,维护了军人的尊严。今天,面对中央媒体和单位对深圳拓荒者们的肯定和赞扬,战友们高兴地说,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感谢深圳给了两万基建工程兵展示人生价值的机会。

图片

这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作者简介】段亚兵1951年出生,中共党员。甘肃兰州人。1969年后历任基建工程兵部队团政治处干部,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等,深圳市委宣传部宣传处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等。

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新竹》、《微笑的竹国》、《深圳,两万人的苦痛与尊严》、《开放之窗——深圳》(合著),理论著作《深圳精神文明之路》、《小巨人崛起——中小企业发展之路》,《文明纵横谈》,散文游记《行走中东》、《行走北欧》、《富人为何喜欢住伦敦》。报告文学《新竹》获1989年全国青年报告文学比赛二等奖。

2012年5月7日起段亚兵在深圳商报连载《深圳财富传奇——占领华强北》,描述电子第一街华强北的发展历史,段亚兵说,他下面两部作品将是《百年老东门》和《上市英雄榜》,其中第一部构思已经完成,他要写东门老街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创始人。段亚兵是来深部队历史足迹的记录者和宣传者,他长期用讲座、分享等形式讲述拓荒史中的经典人物与事迹,积极、有效地传播两万人的历史与精神。

图片





鸣谢深圳特区报,部分图片由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 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管委会主任罗朝利、原基建工程兵退役老兵周顺斌、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提供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