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46.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学会动态
 

第10届“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记录奖-柴豫海-《为了70年前的嘱托》




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获奖者说》系列(69)


图片

柴豫海(中国/河南信阳)

传统礼仪类 记录奖

 

【获奖组照】《为了70年前的嘱托》

【拍摄民族】汉族

【拍摄时间】2017年2月11日(正月十五)-4月3日(清明)

【拍摄地点】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镇南楼村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进行拍摄。

2017年元月下旬,春节将至,我突然接到通知,让我去陪同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的一名摄影家去商城县采访,任务是:拍摄70年前,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目的地之一——商城县农村里的一些遗迹和现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带着任务,拿着从档案馆里收集来的刘邓大军当年的一些资料线索,我们从住地信阳市出发,连夜赶到了距信阳市150多公里的商城县城。在这里我们先联络到了当地摄影家协会的两位同事,夜间,我们四人一起商定了采访的地点、路线、需要拍摄的对象等等事宜,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按照头天的分工行动了。

由于事先我们做了预案,又有当地摄影家的配合,拍摄任务进行得很顺利也很快。尤其是在询问当地的村民一些红色遗址时,村民群众表现出的热情与友好让我们感受到老区人民的淳朴和善良,让我在这个隆冬腊月里,心中总是感到阵阵温暖。

当我们来到商城县丰集乡采访拍摄时,老支书陈祖海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金刚台镇南楼村汪小庙西楼组有一处当年的战地医院旧址,还有一处无名烈士墓存在。这一线索是我们当时的“预案”中所没有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在老支书的亲自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依偎在大别山麓海拔1400米高的金刚台主峰山下的南楼村,村支书蒋与中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说明来意后,蒋支书把我们介绍给他的叔父——81岁的蒋仁田老人,老人激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惨烈的战斗和当时就在他家门前不远处解放军的临时野战医院发生过的故事。

当老人讲到部队临时医院撤退时,一些因医治无效牺牲的战士和个别因救助条件所限(当年为了轻装疾速千里跃进大别山,部队扔掉了许多重装备和器材)已经无法医治危重伤员,就在南楼村被无奈地“软葬”了。老人感叹道:“可怜啊!都是些娃娃兵,人还没有死透就埋啦……”我们在场所有的人听到此眼眶都红了……战争年代,情势紧急,烈士被简易掩埋后,部队转移前,首长拉着南楼村里老乡们的手说:“乡亲们,请帮我们看好我们的战士,别让野狗给扒了去。”首长拭泪挥马而去……从此老区的人民记住了部队留下的这简单的嘱托,他们看守着这些英灵,一守就是七十年,子孙更替从未间断。

听到这里我被老区人民的淳朴善良所打动,被他们不计报酬坚守诺言信义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就决定拍摄这个主题。我们还进一步打听到,豫南农村有这样的民俗,每到清明和农历正月十五,不管你走出去多远,都要回来祭祖上坟,尤其是正月十五晚上要为逝去的亲人送灯。而每年为这些无名烈士上坟、送灯,也早已成为南楼村人自然生活中的“家事”了。得到这个信息后,一个新的拍摄计划就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

其次,通过这组图片,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什么。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隐藏在影像背后的历史碎片,并由这些视觉影像所承载的记忆与沉重的思考。单幅的影像很难去阐述一个故事,而故事又表达了什么?这是摄影人应该思考的。我选择了这组与战争与人性相关的题材,试图通过用战争过后的那片坟茔来阐释战争的残酷性,无论战争的性质如何?生命的尊严,乡民们心中永远的阴影与记忆的隐痛。“有的娃,还没咽气呢……软葬了……”战争在继续,在那样的仓促中,亦只能如此。战争总是要死人,掩埋掉战友的遗体,就是对阵亡者的尊重。我们缅怀战争与战场上那些无名的殉难者,正是为了避免血腥与暴力不再重演。老区群众的祭奠仪式是对历史的记忆,是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传承,透过短短的几幅摄影图片,以现代视觉的表达方式反映今天与过去,昭示人性的光辉。

再次,谈谈《为了70年前的嘱托》的作品特点。

这组作品的主要特色抓住了“情义”二字,信阳是鄂豫皖革命老区,群众笃信共产党,当我中原解放军在此与驻地国民党滇军作战时,人民群众支持的是共产党的军队,守护是解放军战士的英灵。国家穷时是如此,国家动乱时是如此,国家富起来了亦是如此。因此我用了四个特写镜头来表现老区人民质朴性格的特征,讲的就是一个情字。组照里出现了一些年轻人和一些妇幼来祭拜烈士,说明老区人民一个义字,这些年轻人没有听到当年的“叮嘱”,却传承父辈承诺。这与当前市场经济中发生的经商不讲诚信,伪劣假货横行等丑陋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们在拍摄民俗题材时,就是要捕捉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让我们民族最精髓的东西,最智慧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让它们为这个世界发展服务。这一点尤为重要的。


图片

图片

1.高斛山主战场遗址。

图片

2.当年小黄山上刘邓大军与敌军作战的战壕遗迹。

图片

3.南楼村81岁的蒋仁田老人清楚地记得解放军首长对乡亲们的嘱托。

图片

4.那是三天四夜的血雨腥风的厮杀。

图片

5.南楼村汪庙临时战地医院遗址。

图片

6.有50多位重伤不治牺牲的烈士永远留在了南楼村。

图片

7.每当清明、正月十五,村民们都会到烈士墓前祭扫。

图片

8.这种祭拜无需组织,更没有公款,都是他们自发的,以家庭为主前来祭扫,如同来看望自家亲人一般。

图片

9.南楼村民默默恪守着70年前的一个诺言。

图片

10.正月十五送灯是当地的祭祀风俗,两位80岁的路保堂、余科明老人都是亲历此事的当事人,每当谈起此事,老人家仍然禁不住泪流满面。

图片

11.路保堂老人:可怜这些“娃娃兵”有的还没有“死透”就被……

图片

12.余科明老人:俺对敬他们跟敬俺祖上的亲人是一样的。

图片

13.无论你是在外打工回来的年轻人,还是留守本村的老者都汇聚于此告慰英灵,70载老区群众初心不改。

图片

14.傍晚南楼人点燃了“孔明灯”,他们希望能够以此来照亮共和国烈士们回家的路。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