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3.173.10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学会动态
 

第三届国际摄影大展平行展《同框圳长》图片展开幕


    6月20日下午," 同框圳长 " 致敬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暨深圳建市 40 周年图片展在中心书城深圳艺廊举行。本次展览是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平行展之一,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晚报社主办,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展览由邓自强、唐亚明、赵青策展。展期持续至6月30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树峰,深圳市老领导刘应力,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巡视员梁宇等嘉宾以及参加展览的新老摄影师出席了开幕式。此外,正在深圳参加第三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中外摄影家们也来到了《同框圳长》现场。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巡视员梁宇致辞








    此次展览图片包括何煌友、郑中健、江式高、周顺斌、刘廷芳、陈宗浩、马庆芳、苏顺清等深圳老一辈摄影家的作品,他们在深圳建市初期用镜头记录下深圳城市发展的珍贵影像。另外还有深圳中青年摄影家和深圳晚报影像团队的摄影记者呈现深圳发展新成就的照片,其中不乏采用无人机等先进手段进行的拍摄。他们的图片在老照片的同一个地点,以同一个角度拍摄,最后放在一起同框呈现,形成了直观的对比:昔日畦畦水田,已是繁华都市;当年寂静海湾,已成世界级湾区。这是广大建设者们共同创造的城市发展奇迹。

    深圳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唐亚明介绍说,自 2018 年 10 月开始,深圳晚报在显著版面陆续刊发反映深圳变迁、城市发展的图片专题《同框圳长》。至 2019 年 1 月初,《同框圳长》共刊发近 70 期。主办方从中精选了 25 组照片参与本次展览,通过新旧照片同框对比方式,多角度展现深圳四十年巨大变化。










出席开幕仪式的领导和嘉宾观看展览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副会长马庆芳、苏顺清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展览也有他们的作品。以这种记录的方式反映深圳变迁、城市发展的巨大变化,这个展览让我们记住在深圳成长的每一片树叶,很有意义。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副会长马庆芳、苏顺清,

深圳老摄影家周顺斌(从左往右)参观图片展












出席开幕仪式的领导、外国摄影家、嘉宾合影




【部分作品展示】



马庆芳 上图 / 下图 

莲花山下的深圳中心区,占地面积 607 公顷,由滨河大道、莲花路、彩田路及新洲路四条城市干道围合而成,包括南片区、北片区和莲花山公园。上图为中心区现状。上图拍摄于 1999 年,当时的中心区还是一片大工地,只有零星的几幢在建高楼。经过近 20 年的建设,如今的中心区,高楼大厦林立,名企总部云集,是集行政、金融、商务、文化、信息、会展、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以大鹏展翅高飞形象为特点的市民中心附近,聚集了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书城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高达 592.5 米,是深圳第一高楼。而最近开始亮灯的灯光工程,又给中心区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汪阳 / 上图, 苏顺清 / 下图 

深圳任何一个片区的发展,都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当然包括深圳中心区。上世纪 90 年代,福田这一带还有大片的土地等待开发。那时候,这一片区的地标——深圳特区报业大厦刚刚建成,深圳商报社大楼还没竣工。深圳商报社与老山姆(现景田沃尔玛)之间,还是一片空地,还可以彼此相望。下图为 1996 年拍摄,中心区建筑密度不高,可见大片空地,左侧最高的那幢楼是联合广场,中间那片绿色小山包,则是现在会展中心所在地。上图为 2018 年同址拍摄,深圳中心区已变成建筑森林,而高耸入云的平安金融中心已成为深圳的新地标。




张燕芳、赖雅君 / 上图 ,何煌友 / 下图 

站在梧桐山主峰上,可以眺望整个深圳。同一角度拍摄的两张照片,唯一可辨的共同点就只剩右侧的深圳水库了。下图拍摄于 1982 年,从山上望下去,看不到一栋像样的现代化建筑。当时的罗湖,山头被铲掉了大半,搬走了 40 万立方的泥土,填平了 30 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城市的建设正大规模全面展开。上图为 2018 年拍摄,站在梧桐山顶,跃入眼帘的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山脚下的莲塘片区和罗湖商业区一路向西,依次为承载 CBD 功能的福田区、高科技企业云集的科技新城南山区、前海自贸区和宝安区。连绵数十公里的城区一眼望不到尽头。




▲杨少昆 / 上图,江式高 / 下图 

作为深圳最知名的景观大道,深南大道早已车水马龙。但你相信吗 ? 几十年前的深南大道,却是牛群当道。下图拍摄于 1981 年,当时的解放路西段至深南大道东段,群牛招摇过市,车人纷纷避之。泥土路边,仅有一排稀稀疏疏的低矮建筑。上图拍摄于 2018 年 10 月,该路段已是流光溢彩,地王大厦、晶都酒店等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衬着蓝天白云,美轮美奂。而如今,京基 100 取代地王大厦,成了该路段的新地标。





陆颖 / 上图 刘廷芳 / 下图 

皇岗和水围片区现在已经是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了。这对三十多年前的当地村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下图拍摄于 1984 年,画面中间小山的两侧,便是当年的水围村和皇岗村。中间左侧是如今的福田口岸,左上方山脚下的那排白色建筑是福田保税区,画面下方的这条马路,便是现在的滨河路。上图拍摄于 2018 年,当年成畦的水田已经被鳞次栉比的楼房所代替。小山仍在,但已被密布的高楼所环抱,几不得见。




陆颖 / 上图,周顺斌 / 下图 

1985 年,深圳笔架山下的白沙岭片区,是早期深圳建设大军的集居地。当下图中的那辆大巴日复一日走在空旷的马路上,大巴司机和车内的乘客绝不会想到,他们身处的这片区域,将在不到 40 年的时间里高楼成片,道路上车水马龙。是的,这里不仅在本世纪初诞生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圣廷苑酒店,酒店的边上,还出现了一个名字更响亮的地方——华强北。圣廷苑刚面世时,五星级酒店还不多,如今,高星级酒店在深圳已遍地开花。而华强北经过升级改造,也愈发生机勃勃。




陈玉 / 上图,马树华 / 下图 

深圳的许多路桥名字都打上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印记,譬如创业路、创业立交桥。宝安创业立交桥于 1997 年 8 月建成通车,如今已是 " 弱冠 " 之年的它,见证了宝安的成长,也为宝安的飞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下图为 1996 年拍摄的创业立交桥,当时几乎没有什么车辆,坐落在宝民一路旁的广场大厦和都之都大酒店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上图拍摄于 2018 年 10 月,创业立交桥正前方此时已是高楼林立。眼前的繁华从另一个角度得到了印证——《2018 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于今年 9 月在京发布,宝安区位列第 8 名。




赵青 上图 / 下图 

深圳人喜欢吃蚝,深圳湾曾经多蚝。有图为证。下图是 2005 年拍摄的蛇口东角头海滩。堆成小山的蚝壳边,十几个蚝民正在忙碌着。用不了多久,这些蚝就会走进大大小小的餐厅酒肆,让深圳食客大快朵颐。当时的这片区域,不仅产蚝,来自周边海域的蚝也有相当一部分来到这里,并从这里走向深圳的各个角落。

下图的左上方,是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湾公路大桥(又称深港西部通道)。两年之后,这里因为这座桥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07 年 7 月 1 日,深圳湾公路大桥正式落成通车。这座桥和率先推行 " 一地两检 " 的深圳湾口岸如今已是客流量较大的深港通道,为深港两地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上图拍摄于 2018 年,当年蚝民忙碌的地方,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场所。在蓝色的海天之间,造型新颖的深圳湾公路大桥犹如一条善舞的白练,飞架深港。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9年6月25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