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7日,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组织深圳企业家及会员一行9人来到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万户水寨的“桃花马尾绣”非遗基地参观访问交流。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术品,被人们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合理开发利用马尾绣这个优秀的民族文化项目,使其得以“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此次参访交流的国家级传承人韦桃花注册成立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主要以“公司+基地+协会+制作能手”的方式打造生产马尾绣产品。


在对桃花马尾绣艺术品等各类展品及生产培训基地参观后,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党支部与非公企业三都县桃花马尾绣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了座谈交流,原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委调研员潘永行主持了此次座谈会。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党支部书记刘对现同志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党支部书记刘对现同志首先发言,表达了多年来对三都文化的亲切感受。可以说,刘书记用相机亲自见证了三都的飞速发展,而如今三都已基本完成了脱贫攻坚战,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文化也已经走向了全国、全世界。

桃花马尾绣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甜(左一)

深圳企业家、深圳市雁盟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富强表示,三都的特色产业还可以与深圳、与世界产生更加有效的连接。三都的文化艺术品、马尾绣刺品以及银饰工艺品等等可以与深圳的文博会、文化节等谋求更多的合作与发展,携手向前。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会员李智民则表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马尾绣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还可以有更大的舞台。因为文化和灵魂的存在能够让马尾绣带着中国的特色走向世界。三都的文化资源非常的丰富,还可以吸引深圳优势的大型企业包括中青旅、华侨城等集团企业来三都进行实地考察,利用大型企业的管理运营经营以及资金充分发挥三都的水族民族特色产品和旅游市场,未来无限可能。




马尾绣,水族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至今仍尚袭古老传统的刺绣法,刺绣品色彩浓重明快,龙、凤凰、花、鸟、鱼等图案,线条分明,栩栩如生。马尾绣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四根马尾捆成一束,然后从根部开始,用丝线缠裹在马尾上,状似一根根小提琴琴弦,看上去毫无破绽,再将内含马尾的丝线,依照构思好的图案,一针一线刺绣在布上。各色马尾丝线相间,丝丝镶嵌勾勒,走线曲折、变化无穷。这样不断地刺绣下去,一幅精美的马尾绣成品就脱颖而出了。
马尾绣绣品在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具有深远影响。马尾绣背带、马尾绣尖角鞋、马尾绣童帽等,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不同的特殊意义。作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弥漫着古老与神秘的气息,神奇的缠丝马尾,作为一种原生的传承,是一种古老文明的文化再现,与贵州各民族非物质遗产共同展现出了多彩的贵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