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的活化石”
——水族马尾绣亮相第十四届文博会华强北文化消费节
文/马锐 图/甘玲、刘培忠


文博会期间,“第二届华强北文化消费节”于5月9日在深圳华强北商圈拉开帷幕。包括陶瓷大师现场薄胎瓷艺术版画创作表演、国家(首批)非遗三都水族马尾绣图片实物展、中欧时尚珠宝秀、东西方文明碰撞音乐会在内的12项50多场专题活动、20多个主题展览,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尽情领略“中国电子第一街”的风采。




文博会上,水族马尾绣传承人韦桃花绣制的马尾绣备受青睐
其中,由华强电子世界、华强影像空间、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首批)非遗三都水族马尾绣图片.实物展在现场吸引了广大观众及影友们驻足观看。水族马尾绣堪称"中国剌绣中的活化石”,在展位的一处,颜色绚丽的马尾绣吸引了八方观众的眼球。而这些精美的马尾绣,都出自一位匠人的灵巧之手,她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韦桃花。展会现场,中共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委调研员、水族(三都)乡亲会常务副会长潘永行,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会长刘对现为福田区领导及市民详细介绍水族非遗马尾绣的来历、技法、特点,艺术大师韦桃花展演了马尾绣制作的独特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马尾绣、关注水族文化。此次图片实物展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重放异彩。




马尾绣,水族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至今仍尚袭古老传统的刺绣法,刺绣品色彩浓重明快,龙、凤凰、花、鸟、鱼等图案,线条分明,栩栩如生。马尾绣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四根马尾捆成一束,然后从根部开始,用丝线缠裹在马尾上,状似一根根小提琴琴弦,看上去毫无破绽,再将内含马尾的丝线,依照构思好的图案,一针一线刺绣在布上。各色马尾丝线相间,丝丝镶嵌勾勒,走线曲折、变化无穷。这样不断地刺绣下去,一幅精美的马尾绣成品就脱颖而出了。
马尾绣绣品在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具有深远影响。马尾绣背带、马尾绣尖角鞋、马尾绣童帽等,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不同的特殊意义。作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弥漫着古老与神秘的气息,神奇的缠丝马尾,作为一种原生的传承,是一种古老文明的文化再现,与贵州各民族非物质遗产共同展现出了多彩的贵州印象。





福田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福田区作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主体区域,近年来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着力增加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开展文化消费提升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8年5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