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荣誉对每个志愿者都是激励
孙影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在“募师支教”志愿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摘自:深圳商报
《孙影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追踪报道
深圳商报记者 李 红 潘 咏 实习记者 肖晓峰
连日来,孙影当选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消息,在“募师支教”志愿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昨天,部分志愿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们表示,孙影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这份荣誉是对千千万万志愿者的褒奖,是对深圳这座爱心城市、志愿者之城的肯定。“这份荣誉对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种激励。我们要向孙影学习,在支教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守望大山,播撒爱心,无愧于‘支教志愿者’这个光荣的称号!”
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新化中学英语老师、志愿者成清晓:
孙影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当记者昨天第一次给成清晓打电话时,她正在上课。下课后,成清晓回电话给记者。当得知孙影被评选为“全国道德模范”的消息后,成清晓显得非常兴奋。
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80后”青年成清晓回国后作为第十一批“募师支教”活动的志愿者,目前在广西乐业县新化镇新化中学担任英语老师。尽管只在新化中学支教了半个月,但是成清晓已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从大山外来的老师。“下课后,很多孩子都会围着我来问问题,这让我觉得很欣慰,这里的孩子真的渴望学到知识。”看到孩子们对知识如此渴求,成清晓更是认真地对待这次支教的经历,“我现在带了初二和初三各一个班的英语课教学,现在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很充实”。
成清晓表示,支教老师只有拿出最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给孩子们带去学习上的帮助。成清晓告诉记者,她到新化中学支教的头两天,先旁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让她惊讶的是,这里的老师们的英语发音非常标准。“老实说,这些老师能够留在这么艰苦的地方教学,本身就展示出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这让我非常感动。”
“这里的孩子真的很需要接受更多新的知识,这里的老师也有不断提升自身的需求”,但是这里的硬件条件非常差。成清晓了解到学校的教学楼是由广西教育厅援建的,但是课桌课椅都是东拼西凑起来的。
“孙影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这让所有的支教老师都感到骄傲,而这也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贫困山区支教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新知识和新观念。同时也希望孙影的事迹能够让社会更多关注到贫困地区,不管用什么方式,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为贫困山区的教育送来帮助和温暖。”
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数学老师、志愿者肖玲:
要像孙影那样学会坚持坚守
今年9月11日,经历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80后”女大学生肖玲跟随第十一批“募师支教”新疆支教队,来到平均海拔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东坡,在塔什库尔干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当数学老师。昨日,她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孙影的事迹,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要像孙影那样学会坚持坚守,在支教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共有3200余名学生。肖玲担任五年级2个班的数学老师,尽管每个班只有40多名学生,但学生都是塔吉克族孩子。上课伊始,肖玲最感到困难的是与孩子们的语言交流。因为班上大多数孩子听普通话很吃力,她讲课时必须非常注意放慢进度,有时候,为了让孩子们听懂,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反复教,一遍遍地反复讲,直到同学们都听明白了。肖玲说,看了有关孙影的事迹介绍,十分佩服她对山里孩子们的耐心和爱心,“这是每一个志愿者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并不容易。”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肖玲告诉记者,条件再苦再累,自己绝不会退却。“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孙影连续十一次奔赴贵州山区支教助学,她孤身一人坚守在大山深处,一呆就是5年多。她这种守望大山、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佩服。”
贵州赤水六中初一英语老师、 志愿者欧阳利姗:
她是我们志愿者的榜样
“我从网上看到孙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的新闻了,心情好激动好兴奋啊!”昨天,贵州赤水六中初一英语老师、志愿者欧阳利姗告诉记者,孙影为我们志愿者树立了榜样。“深圳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孙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她为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做了那么多的贡献,她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支教,也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
欧阳利姗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今年31岁的她告别家人到赤水支教。现在她在学校教初一5个班的英语。刚去学校头几天,她发现有些学生连ABCD都不知道,有些学生的英文底子又很好,但普遍口语很差。为此,她征得学校同意后,开设了口语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都很勤奋,很好学,很用功,也很乐观,跟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欧阳利姗说,到学校后,很多学生听说学校新来了一个英文老师,知道她住在学校,纷纷过来找她学习英语口语,虽然教初一年级,也有初三年级的学生主动请教语法、读音等问题。“很开心,让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除了给学生上英语课,欧阳利姗已经开始了对大山中的孩子进行家访。“从深圳出发前,很多朋友想了解学生的情况,想知道有没有那些想读书但因为贫困而辍学的孩子。”欧阳利姗说,以前一直通过报纸了解孙影在贵州支教的情况,支教让她能近距离了解这些学生,也让她更深刻体会到孙影的不容易,“做好一名老师应该做的事,也希望像孙影那样,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瓦切乡瓦切小学美术老师、志愿者杜晓东:
“学生,让我一次次留下来”
到四川红原县支教,已经是杜晓东第4次支教,第2次到红原县了。在红原县瓦切乡瓦切小学,学生们亲切地叫他“阿杜老师”。
对于支教,他看得很理性。在他看来,支教就是一个平凡人,一个有时间、有能力、有爱心的人,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孙影为贵州的孩子做了很多事,我要向她学习。”杜晓东说,因为爷爷、父亲都曾当过老师,让他一直有一种教师“情结”,也促使他近不惑之年,还是决定一个人南下,“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为当地的教育做点贡献,能收获孩子的笑容和喜欢,让人很开心。”杜晓东说,他想孙影可能也有着相同的感受,才能让她一次次放弃高薪工作,留在山区,“我喜欢城市味道,可大山深处那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更令人魂牵梦绕。”
2年前,年近40岁的他告别爱妻爱子,从遥远的齐齐哈尔市不远万里,一次次奔赴西部。曾经遇到64天停水没洗澡,走10里的山路才能打到一次水,一个星期到10里以外购买食物以及高原反应等困难。杜晓东说,每一个支教老师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孙影在贵州支教5年,也遇到过常人想像不到的那种困难,但是,“活着,不求高尚至伟,但能帮助别人,那是一种幸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仿佛回归于童年世界,这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呢?”
“是那些可爱的学生,让我找到了自信和价值。”在支教前,他当过办公室文员、财务、市场主管等,从事过很多种工作。“和学生在一起,让人变得更纯净,我也从孩子那里得到了快乐。是学生,让我一次次留下来。”杜晓东说,也许这是包括孙影在内的很多支教老师一次次义无反顾到大山里、到偏远地区去支教的原因。

日前,孙影等全国道德模范在北京合影。(资料照片)深圳商报记者 甘跃飞 摄
2011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