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250.18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本市新闻
 

 

立足岗位奉献争当大运先锋 

 

 ——深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大运纪实 

 

 摘自:深圳特区报

 


    “大运先锋,舍我其谁!”

 

    这句话,简短有力,豪情满溢!

 

    去年10月16日,大运会倒计时300天,作为深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迎大运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的寄语板上,一名党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大运先锋”,成了深圳新时期党建的一个新名词。

 

    对2011年的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无疑是这座年轻城市的一件盛事。重大赛事、重大活动,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大考,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面对“大考”,深圳的党组织和党员以“办好大运会、当好东道主”为使命,带头攻坚克难、冲锋在前,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鲜红的党旗迎风高高飘扬。

 

    赛事先锋:关键时刻站到一线

 

    “深圳大运会场馆是我在各国见过的最美好、最先进的大运比赛场地,就像‘皇冠上的明珠’。”4月15日,参加深圳大运会团长大会的代表考察大运体育设施后,法国代表团团长Paulou Monique发出这样的赞叹。

 

    4年前,深圳许下了把最美好的大运会献给世界的庄严承诺。“最美好”,首先体现在硬件建设上。

 

    2008年3月,市建筑工务署大运会工程管理处党支部“火线”成立,党员9人,组建后立即承担起大运中心建设任务。随后的数年,晨曦中、烈日下、黄昏里,在大运场馆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该支部9名党员忙绿的身影。

 

    杜炜平是其中一员,他第一次看到大运村图纸时,惊讶地张开了嘴巴:一大片一大片的建筑群,简直像一个小城市,要用三年半的时间,在92.6万平方米的地面上,建起28栋单体,58.8万平方米的建筑,既有住宅楼群,又有科技楼、图书馆、体育运动场馆等,这难以想象。

  
    但接到大运村项目主任任命时,深知任务艰巨的杜炜平二话没说,在关键时刻站到了一线,身先士卒进了现场,开始了紧张的场平施工。他天天在泥泞的场地奔走,黄土飞扬,一身土,一脚泥,风里来,雨里去,半年时间穿坏了六双劳保鞋。其中一双开裂破损、满是泥浆的劳保鞋,还被征集到深圳市博物馆,成了见证大运村建设的永久展品。

 

    3年多激情的燃烧绽放,3年多汗水的尽情挥洒,让我们为党支部画一个群像:叶虔几年没休过假、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施工现场就是办公室;刘志达为大运蓄须明志,被称为“拼命三郎”;胡煜为大运钢构工程,忙得头发几乎全白了……

 

    大运场馆建设,书写了新的深圳速度、新的深圳质量,也书写了新时期深圳特区广大党员“争做攻坚克难的尖兵、爱岗敬业的模范、无私奉献的榜样”的新群像。

 

    奉献的精神在每一名党员间传递。5月9日,一支特殊的大运会志愿队伍郑重宣誓为大运服务,这支队伍全部由深圳信息学院108名博士志愿者组成,当中67人为党员。

 

    宋柱梅,是为数不多的女博士党员志愿者之一。她是一名大运会志愿者培训师,“我给骨干志愿者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整个课程4个课时”。为了这4个课时,宋柱梅利用业余时间备课,已持续了三个多月,四易其稿。几乎每天晚上都备课到两三点,找资料,做PPT,做视频。宋柱梅深知自己的责任,她说:“志愿者服务是大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运志愿服务的质量与培训质量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的课一定要备好。”

 

    这些天,不少党员博士志愿者向学校递交了暑假不休息的申请。一句话:“为了大运,值得。” 

 

    城市先锋:让市民生活得到改善

 

    “借助整个国际赛事的筹备,让深圳城市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推动,这体现在城市功能的提升、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办城市’的成果更多地留给我们这座城市,留给广大市民,让深圳发展得更好!”

 

    “办赛事、办城市”。在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接受央视采访时,如此诠释“办城市”的含义。

 

    6月28日,深圳地铁5条线路正式形成网络化运营格局,连接起全市5个行政区,总里程增至178公里,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阔步迈入地铁时代!

 

    这一天,是深圳市民的节日,更是深圳地铁建设者们欢庆的日子。

 

    不到5年的时间,同时建设5条地铁线,几百个工地同时开工,如此大的规模,在深圳城市发展建设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也属罕见。

 

    “迎大运、保开通”,已不是一句口号。面对艰巨任务,党员冲锋在前,带领近十万深圳地铁建设大军艰苦奋战在第一线。

 

    刘卡丁,一名党龄26年的老党员、地铁3号线总工程师,从2004年开始,他就一心扑到了地铁3号线的设计建设上。7年来,他没有休过一天年假,晚上、周末加班已成常态,经手处理的技术文件和组织审查的文件已达5万册之多;7年来,他时刻以发挥共产党员先锋带头作用鞭策自己,攻克了地铁3号线上的一个个技术难关;7年来,虽然工作很苦、很累,还因为工作的原因带来没法很好照顾家庭、没法见老岳父最后一面等种种遗憾,但当刘卡丁看到市民舒适快捷地乘坐地铁3号线,看到地铁3号线打通了龙岗通往罗湖福田的大动脉,给沿线市民带来的方便,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市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办赛事、办城市”中不断彰显。

 

    服务群众聚人心。说起“两新”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龙岗区龙城街道的老百姓总是竖起大拇指。在爱联社区居住了5年多的司机王师傅高兴地说:“以前司机每次开到十字路口总是十分担心,现在志愿者的服务使交通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龙岗区龙城街道,大运会主要举办场地之一龙岗大运中心以及大运村所在地。每周末,车流密集、人来人往的深惠路沿线和龙翔大道两侧,总会出现一群身穿红马甲、戴着红帽子的志愿者。在烈日下,他们引导交通、搀扶老人过马路、给初到龙城的路人指路……半天下来,“红马甲”的脸颊上都流淌着汗珠。“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平时在企业里忙于工作、加班,休息时间难以保障,很多党员一般只能周日休息一天。但就是这样,龙城街道“两新组织”中还是有将近一半的党员参加了志愿服务队。

 

    鲜红的党旗,正引领着深圳迈向一个“更新、更绿、更洁、更宁”的宜居之城。

 

    文明先锋:刷新城市文明高度

 

    2011年1月8日,4000多名公务员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出行”志愿行动,“蓝马甲”正式亮相深圳街头。

 

    文明是城市神韵所在。深圳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在哪里?主要差在“软件”上,尤其是城市整体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方面。

 

    2010年12月29日,为办好大运会,王荣书记首先在常委会上提出公务员要拿出双休日半天时间当志愿者、服务大运会的设想。

 

    怎么落实?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刘恩回忆说,从设想提出到公务员上路参加志愿服务,前后仅一周时间。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被再度诠释。

 

    至今,超过15万人次的公务员参加了志愿行动,党员成了志愿行动的绝对主力。

 

    谭家礼,深圳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副书记,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全勤“蓝马甲”。一次志愿行动都不落下,谭家礼的坚持与热情源于一种理解:参与志愿行动,就是为大运会、为深圳城市文明进步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说起自己的第一次上街,让谭家礼印象深刻的除“站”了近4小时的辛苦外,还有行人、乘客的不理解,“一位男乘客就当面对我说‘你们这么做没用的’,说完后立马就跳上了公交车,我想解释一下的机会都没有了。”谭家礼说。面对不理解,“蓝马甲”们选择了坚持。不管刮风下雨,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蓝马甲”们都会准时出现,面向斑马线、单手持交通劝导旗子、胸前挂哨子站在深圳各路口,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等车的队伍终于排起来了。”说起变化,谭家礼的回答很有成就感。

 

    争当文明先锋,引领全体市民肩并肩、手拉手,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以周到热情的服务,迎接各方宾客,向全世界展示深圳“改革开放、青春时尚、创意无限、充满激情”的风采。

 

    党员“蓝马甲”们通过志愿行动这个新载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先锋模范”的新内涵。

 

    大运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行的步伐铿锵坚定。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彰显,鲜红的党旗下汇聚了一个个新鲜的“面孔”。

 

    孙海龙,在大运中心建设的大潮中,他用苦干填写着火红的入党志愿书,2011年春光明媚的四月天,党组织接受了他的申请,孙海龙光荣地成为大运工程中“火线入党”第一人。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深圳过去3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根本上靠的是党组织和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广大群众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在2011这个大运之年、“十二五”开局之年,深圳共产党人将在创先争优中作好表率,在志愿服务中当好先锋,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2011年7月5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