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精品 惊艳鹏城
“景德镇、醴陵、潮州三地国家级大师陶瓷精品展”日前在深圳举行
摘自:深圳特区报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驰名中外。6月25日,荟萃湖南熊声贵、江西王隆夫和广东王龙才等3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三地国家级大师陶艺精品展”在深圳静颐茶馆举行。3位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分别代表我国南方不同地域的陶瓷艺术风格的精华,本次在深圳联袂展出各自代表作,对三地乃至全国的陶艺交流和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独树一帜的釉下彩
中国陶瓷文化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产生了釉下五彩简称釉下彩,也叫窑彩。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也称釉里三彩。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了多种表现方法,将点、勾、涂、洗染、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釉下五彩在高温中变化多端,烧成不易,因而历朝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不是很多。
谈起釉下五彩的工艺,72岁的熊声贵可谓这一领域泰斗级人物,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从事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研究。他的作品简朴中不乏豪迈,厚重中不乏高雅,造型和纹样统一严谨,装饰绘画更是独到创新。
本次展览展出了熊声贵的多部作品,其中以《紫气东来》最有代表性。《紫气东来》创作于2009年,是一幅1.8米长,0.85高的大幅釉下五彩瓷板画,画的内容主要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孔雀傲立梨树枝头,雄孔雀引颈高歌,一对孔雀伴侣和谐吉庆,整个画面意境典雅大气。色泽厚重明丽,寓意祥和。
作者运用了很多独特的釉下五彩技法,基本上把现存釉下彩绘颜料都用于此作品中,尤其梨树枝干更巧妙运用了铁红,使得其质感更加厚重独到,其大胆的综合装饰和技巧在这件作品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充满浓郁地方风格的通花瓷花
79岁的王龙才出生于广东潮州,擅长通花瓷花制作技艺。上世纪50年代末,王龙才便在老艺人吴庆捏塑瓷花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某些不常采用的陶瓷材料捏成瓷花,创作出细若发丝、轻如羽毛的瓷花蕊丝和落地不碎、下水不沉、薄如蝉翼的瓷花瓣。为方便烧制装运,王龙才又于1971年成功研制了一种低温土,瓷花经低温粘合组装后,可以在烤花窑一次烧成,枫溪瓷花也由此出名。
创作于2004年的《康乃馨瓷屏》是王龙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在以特殊技艺制成,细如纱状钩成花纹的瓷纱网上,以一块寄贴的形状奇特的立体石头为依托,寄贴二支立体康乃馨瓷花,花朵有盛放,有正舒展始开,也有花蕾,表现出一股连绵不绝的生气。盛开的花瓣片薄如纸,透明轻盈。作者将自己独有的薄如蝉翼,落地不碎,下水不沉的瓷花瓣片技艺用于康乃馨花的制作上,使作品栩栩如生。构图上,借鉴了中国画艺术,处理自然,大块布白,突出了瓷的特质和瓷纱幕之精细,通透和制作的高难度。用色上,黑褐色的石头,绿色的花叶,白色瓷纱和白色花卉,配上红木外框,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与融和,一种沉稳,高贵与圣洁。同时也表现出作者不断突破传统陶瓷技艺,不断突破自己,激励后来创作的理念。
来自“瓷都”的古朴清新之风
在本次展览中,80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是年龄最大的,他出生于江西浮梁的陶瓷世家,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王隆夫多年在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擅长运用粉彩绘制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花鸟。王隆夫的作品融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立意气势磅礴,用笔苍劲古拙,格调高古秀雅,风格洗练含蓄,於淡泊中见浓烈,平易中求新奇。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工艺美术设计评比金杯奖和一等优秀奖。
本次展出的其代表作《寿桃》瓶,是王隆夫采用釉下青花釉里红绘制而成。青花用笔苍劲老辣,寿桃釉里红的色彩发色丰富,构图饱满,与器形完美结合,是一件非常难得的陶瓷艺术珍品。

熊声贵《紫气东来》

王龙才《康乃馨瓷屏》

王隆夫《寿桃》瓶
2011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