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精彩·辉煌 ——回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摘自:深圳商报
对国人来说,真正深入地了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应该是从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开始的。不过大运会的历史,可不止这短短的10年。如何你想从记忆的长河中去挖掘大运会和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点点滴滴,时光就要追溯到1959年的第一届都灵大运会,追溯到1924年在华沙举行的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追溯到1850年牛津大学运动会的跑道上那令人感到新奇的跨栏架……
100多年来,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经历了战争和时间的检验,发展到今天具有了空前的规模。抚今追昔,你会发现,你能从世界大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学到很多。
20世纪初
体育组织相继成立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探索大学生体育竞技的国家。早在19世纪之后,英国学校中就出现了短跑、长跑和越野跑比赛。1850年,牛津大学举办的运动会中开始出现了跨栏架,并增设了100码、330码和440码赛跑比赛,随后的运动会又增加了跳高和跳远比赛。直到20世纪初国际性大学生运动组织相继成立,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才渐成规模,也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19年,最早的国际性大学生运动组织“国际学生联盟”(ISU)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成立,联合会主席是国际公认的国际性大学生运动会创始人琼·波迪琼。在ISU的影响下,1924年,另一个大学生运动组织“国际学生联合会”(ICS)成立,两大组织携手推进大学生体育运动,后来合并为ISU。
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华沙举行,此后从1925年至1939年期间共举办了8届,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运动会被迫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6年,一个新组织——世界学生联合会(UIE)成立。1947年战后第一个大学生参加的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来自17个国家的代表团共计8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1949年
世界大学生联合会统一号令
1949年9月,世界大学生运动联合会(FISU)正式成立,来自卢森堡的医学和数学博士施莱默当选为主席。FISU的宗旨是——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写作、奋发。
FISU所举行的一系列赛事被称为“世界夏季和冬季周”。首届世界夏季周是在意大利的默拉诺举行的,比赛包括田径、乒乓球、垒球和足球等项目。不过,当时的世界大学生运动呈现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了FISU和UIE体育部门组织的赛事之外,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斯坎的纳维亚国家还成立有中立的大学生联合会,各自举办比赛。1957年,法国联合会举办了国际大学生体育锦标赛,东西方大学生重新共同参与,大学生体育运动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呼声也自此得到高度重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终于实现了统一,各协会团结到了FISU旗帜下。
FISU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现有153个会员国,现任主席是美国人乔治·基里安。
1959年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诞生
1959年,由FISU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在这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运会上,组委会正式确立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一会名,确定了国际大体联会徽、会旗、会歌,标志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诞生。
此后这一由FISU主办的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分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根据FISU的规定,大运会参赛运动员必须是政府承认的在校大学生和运动会召开前两年毕业的大学生,年龄限制在17至28岁之间。但是如果参赛国人口不足200万人或者学生人数不到5000人,那初高中学生也可以参加。
今天
大运会号称“小奥运会”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非常大的规模:比赛时间为11天,一般集中在7月至9月举行;比赛包括13个必选项目——田径、游泳、跳水、水球、篮球、击剑、足球、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柔道、乒乓球、网球、排球。必选项目之外,举办国经过FISU批准设立自选项目。
因为大运会的参加人数仅次于奥运会,项目设置与竞技内容与奥运会相仿,因此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被冠以“小奥运会”之称。
大运会足迹
在过去的5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总共举办了25届,为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第1届:意大利·都灵
1959年举行,必选项目包括田径、游泳、跳水、水球、体操、击剑、网球、篮球和排球9项,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名运动员参赛。
第2届:保加利亚·索菲亚
1961年举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名运动员参赛。在这届大运会上,日本获得金牌榜第二名,标志着亚洲国家在世界大运会上的崛起。
第3届:巴西·阿雷格里港
1963年举行,27个国家和地区的713名运动员参赛。这是世界大运会首次在南美举办。
第4届:匈牙利·布达佩斯
1965年举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29名运动员参赛。美国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参加,独立的非洲国家也参加了比赛,进一步扩展了大运会的范围。
第5届:日本·东京
1967年举行,32个国家和地区的938名运动员参赛。这是亚洲举办的首届大运会。
第6届:意大利·都灵
1970年举行。本届大运会原定于1969年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举行,但葡萄牙国内政治动乱,葡萄牙大学生联合会在赛前6个月突然宣布放弃承办,大运会在1970年移师都灵。
第7届:苏联·莫斯科
1973年举行。为避免与1972年奥运会同年举办,原定1972年举办的这届大运会延期至1973年。
第8届:意大利·罗马
1975年举行。原定于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办的本届大运会,由于赛前9个月组委会宣布放弃承办权,意大利罗马临危受命。
第9届:保加利亚·索菲亚
1977年举行,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的2938名运动员参赛。
第10届:墨西哥·墨西哥城
1979年举行,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74名选手参赛。
第11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1981年举行,86个国家和地区的2912名运动员参赛。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大运会上夺得7金、7银、6铜,列金牌榜第四位,取得重大突破。
第12届:加拿大·埃德蒙顿
1983年举行,73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名运动员参赛,世界大运会首次光临北美大陆。
第13届:日本·神户
1985年举行,共有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83名选手参赛。
第14届:南斯拉夫·萨格勒布
1987年举行,共有121个国家和地区的3904名选手参赛。本届大运会首次提出了“世界青年为了一个和平的世界”的口号,标志着大运会口号的出现。
第15届:德国·杜伊斯堡
1989年举行。本届大运会原定由巴西圣保罗承办,但组委会因财政困难于赛前几个月宣布放弃,德国杜伊斯堡承担了举办比赛的重任。
第16届:英国·谢菲尔德
1991年举行,共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346名选手参赛。自本届大运会始,国际大体联确认了随后8年的3届大运会比赛日程,确保了运动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第17届:美国·布法罗
1993年举行,1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82名选手参赛。
第18届:日本·福冈
1995年举行,共有162个国家和地区的3949名运动员参赛。
第19届:意大利·西西里
1997年举行,124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名选手参赛。
第20届:西班牙·帕尔玛
1999年举行,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76名选手参。
第21届:中国·北京
2001年举行,共有165个国家和地区的4391名运动员参赛,是大运会举办以来参赛代表团和参赛选手最多、场馆和运动员村设施最好的一届。本届大运会以“迎大运、助申奥”为口号,吉祥物是一个名为“拉拉”的扬子鳄卡通形象。
第22届:韩国·大邱
2003年举行,共有171个国家和地区的4492名选手参赛。本次大运会的口号是:“超越世界,团结一致,编织梦想,走向未来”;吉祥物“Dreami”是一个以计算机为造型的欢乐的卡通形象。
第23届:土耳其·伊兹密尔
2005年举行,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的5338名选手参赛。本届大运会的口号是“蓝色爱琴海边的世界和谐”,吉祥物是珍稀、可爱、生存能力很强的翠鸟名叫“Efe”,象征着大运会的无穷活力。
第24届:泰国·曼谷
2007年举行,15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名选手和官员光临本届赛事。本届大运会的口号是“万众合一”,吉祥物是一只名为“Mighty Maitri”的小兔子。曼谷大运会共打破了31项大运会纪录;在进行的420例药检中没有一例呈阳性,被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盛赞为一届“干净的大运会”。
第25届: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2009年举行,来自145个国家和地区的8500名选手参赛。本届大运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的运动会与金钱无关!吉祥物是一只生机勃勃而又聪明灵巧的小麻雀。
大运之最
举办大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
第一名:意大利。自1959年至今,大运会的诞生地意大利总共举办了4届夏季和5届冬季大运会。
举办大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
保加利亚索菲亚共举办了2届夏季和2届冬季大运会,因此被称为“大运之城”。
承办城市最多的大运会
1997年第19届大运会由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卡塔尼亚和墨西拿3个城市联合举办。
参赛人数最多的大运会
2007年曼谷第24届大运会共吸引了12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赛。
比赛项目和参赛人数最少的大运会
由于1975年第8届大运会临时改在罗马举行,结果赛会只设了田径一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只有468名。
参赛代表团最多的大运会
2003年大邱大运会,共有171个国家参赛。
参赛代表团最少大运会
1963年巴西阿雷格里港大运会,由于路途遥远,仅有27个国家参赛。
占据奖牌榜首次数最多的代表团
前苏联。在25届世界大运会中,前苏联一共9次占据奖牌榜首。
最早使用吉祥物的大运会
1981年西班牙哈卡第10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大运会吉祥物Copico;在1983年埃德蒙顿第12届夏季大运会上,出现了第一个夏季大运会吉祥物Wugie。
最早设运动员村的大运会
2001年北京大运会,首次提出了“运动员村”的概念,并修建了大运史上第一个运动员村。
最具经济效益的大运会
2003年大邱大运会,为举办城市创造了8976亿韩元(当时约合7亿美元)的收益,带来了1.3万个就业岗位,给大邱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大运来到中国
●机遇
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际奥委会坚持“两个中国奥委会”的做法,中国被迫在1959年与国际奥委会中断联系,并因此遭到了其他一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封锁。195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向中国发出参赛邀请,为中国提供了一条通往国际体育舞台的重要通道。
●亮相
1959年都灵首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110米栏、200米、撑竿跳高、三级跳远等田径项目的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充分展现了中国健儿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回归
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到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的影响,中国缺席了从第二届到第七届世界大运会。20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为中国重返国际体坛提供了良好契机。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并于同年加入国际大体联。当年,中国参加了第8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自此再无缺席。
●升旗
1977年8月18日,中国男子体操队在第9届大运会上夺得团体铜牌,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世界大运会赛场上冉冉升起。
●突破
为中国实现大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是来自广东的“跳水皇后”陈肖霞。她在1979年墨西哥第10届大运会上夺得跳台跳水比赛的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夺金的跳水运动员。
●惊喜
在1981年举办的布加勒斯特第11届大运会上,“体操王子”李宁独揽3枚金牌;男子三级跳远名将邹振先为中国赢得田径比赛的第一个冠军;中国女排力克古巴,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级比赛大球冠军,并此从开始了在世界排坛的辉煌时代。
●封王
中国体操选手楼云曾经在1983年埃德蒙顿大运会和1987年萨格勒布大运会上两夺跳马冠军,被尊称为“跳马王”。而在一届大运会上赢得奖牌最多的选手,是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吴敏霞。2003年她在大邱大运会上一人夺得4枚金牌,是该届大运会当之无愧的“金牌王后”。
●成名
在最近几届大运会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崭露头角。2005年大运会,戴着眼镜的清华大学学生胡凯勇夺男子百米冠军,被大家亲切地成为“眼镜飞人”。2009年大运会,一鸣惊人的成都小伙尹靖110米栏跑出了13秒38,成为中国继刘翔之后第二个大运会110米栏冠军。
大运来到北京
●申办
1989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大运会,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并多方施加压力,申办未获成功;1998年,北京再次申办,终于赢得了2001年大运会的主办权。
●意义
作为申奥成功后中国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大型赛事,北京大运会为2009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也因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了世界大运会的发展而永载大运史册。
●口号
北京大运会的口号是“迎大运、助申奥”,将大运会的举办和申办奥运会进行了圆满的结合。
●奖牌
中国派出了371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54枚金牌、25枚银牌、24枚铜牌共计103枚奖牌,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在165个参赛代表团中均名列榜首。
●明星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曾诞生过“飞人”乔丹、“大鸟”拉里·伯德、“查尔斯爵士”查尔斯·巴克利、“邮差”卡尔·马龙以及艾弗森、邓肯、雷·阿伦;北京奥运会七金王、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等国际巨星,北京大运会同样也是明星的摇篮。
在这届大运会上,年仅17岁的刘翔以13秒33的成绩获得田径男子110米栏金牌,拿到了他职业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并从此开启了世界田坛的中国飞人时代;在中美篮球比赛中,姚明和中国男篮粉碎了“美国不败”的神话,一年之后姚明加盟MBA火箭队,成为世界篮坛的风云人物;在跳水比赛中,“跳水皇后”郭晶晶获得金牌,并在之后的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蝉联冠军。
●创举
北京大运会之前,世界大运会的参赛运动员大多住在大学生宿舍里,北京大运会开创先河,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角建成了大运历史上第一个运动员村。
●火炬
北京大运会的火炬传递特点鲜明。火种取自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并从南北半球分别采集,蕴含了“中西合璧”之意——2001年1月1日清晨,来自中国的6名优秀大学生在位于全球最东端的新西兰梅西大学,成功采集到来自南半球的“新世纪之光”;而北半球的“新世纪之光”则由“体操王子”李宁采自北京大学。
●开幕
北京大运会的开幕式名为《你好21,Hello 21》。开幕式表演集合了巨龙、兵马俑、中国船、四大发明等众多亮点,充满活力和激情。
●拉拉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拉拉”的形象取自珍稀的扬子鳄。拉拉积极、可爱、幽默、友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2007年8月9日,第24届夏季大运会在曼谷开幕。

2001年第21届大运会在北京举行。

在贝尔格莱德大运会“深圳之夜”晚会上表演的中国深圳女学生。

在第21届北京大运会上,年仅17岁的刘翔以13秒33的成绩获得110米栏金牌。
2011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