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志愿行动助推深圳社会建设
摘自:深圳特区报
数量巨大、分工明晰、布局合理的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忠诚合作伙伴。开放办大运、办城市,深圳正在创造社会建设中的别样精彩。
50万社区居民戴上“红袖章”、穿行大街小巷的报纸发行员担当安保志愿者、U站的管理运行由基层义工法人组织承包、台资企业数千劳务工组成义工队服务大运、公务员志愿者穿上“蓝马甲”……大运志愿者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儿令人称道,其背景则是深圳正在探索的新型社会管理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开放大运”对社会建设的助推作用也愈益明显。筹办大运,展现了强力的社会动员,调动了广泛的社会参与,这里有白发老人,有年轻人,有白领、大学生,也有劳务工。“从这里出发,不一样的精彩”,大运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地汇聚着深圳人的共识,内在地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而U站等平台的搭建,社会组织的深度对接,则为人们有序参与大运提供了畅顺的渠道。从理念到组织,两个动员系统密切配合,能量自然不可小觑。
此前,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其强大的动员能力有目共睹。与这三个城市相比,深圳建市时间短,移民多,人均年龄小,人口流动频繁而密集,深圳表现出有别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鲜明特点。而正是这样的特点,使深圳出现了推进社会整合的强烈内在需求,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推进社会建设。迅速发育的社会组织,正逐渐成为深圳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社会管理的多元平台,正在把一个个分散的“社会人”组织起来,为深圳提供了良好的城市动员机制。而成功举办大运会,的确也需要非常完善的社会服务。大运会,既见证深圳社会建设的成果,也是对深圳社会建设的一个有力推动。
以志愿服务为例,参与深圳大运志愿服务的,既有直接服务于大运会赛前、赛中、赛后的志愿者,也有服务于城市公共生活的志愿者,而延伸至社区的安保、推广等志愿服务,则将大运会与社区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结构,集中整合了各方面管理资源,发挥了全社会的各种优势和力量,显示出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和效果,也反映出“开放大运”为社会组织所创造的广阔空间。
数量巨大、分工明晰、布局合理的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忠诚合作伙伴。开放办大运、办城市,深圳正在创造社会建设中的别样精彩。
2011年6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