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27.12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本市新闻
 

 

三十万原住民的集体寻根

 

 摘自深圳商报
 
    李灏抱病口述,方苞陪伴采访,李广镇含泪回眸,数百位老村长、老书记、村股份公司董事长口述实录——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原住民家谱》以及配套30集纪录片光碟《沧海桑田——深圳村庄30年》正式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
 
    这部80万字书籍填补了关于30万深圳原住民这一特殊人群研究与纪录的空白,堪称深圳版“史记”,也代表着深圳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献礼和感恩。
  
惊心动魄的文脉大抢救
 
    《深圳原住民家谱》由深圳市史志办、深圳广电集团、深圳青年杂志社、深圳原住民网策划,知名青年学者陈宏主编。
 
    去年8月,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前夕,一部重溯深圳30年改革原始记忆的大型纪录片《沧海桑田——深圳村庄30年》在深视首播,引发社会关注。在拍摄纪录片的同时,陈宏率团队对5000万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数百个小时的激烈采访交锋,上千人的查证与询问,近百个村的过滤式田野调查,铸就30张碟,几千张图片,最终凝聚成80万字的厚重书籍《深圳原住民家谱》。
 
    著名学者王鲁湘评价该书“80万字字字心血,1000张珍图十分罕见,这部深圳版‘史记’不仅是30万原住民的集体寻根,一场惊心动魄的千年文脉大抢救,同时也是深圳这座伟大城市的千年画传,称为‘深圳家谱’毫不为过。”
 
    作为深圳的“根”,原宝安县218个行政村原住居民的抗争史与创业史,不应被如今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的人遗忘。深圳的改革之根、开放之根、地理之根、历史之根、文化之根在哪里?深圳30万原住民、300社区股份公司逾万亿的资产转型究竟急切艰难到了何等程度?这些都在《深圳原住民家谱》一书中得到了解答。
 
    多位老领导的口述实录也为该书提供了珍贵史料,其中包括原市委书记李灏4小时口述《我们要对30万原住民的子孙后代负责》;原宝安县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苞3天20小时口述《亲历宝安“血路”:我的1966——1984》;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广镇2天12小时口述《完全不可想象——深圳农村30年》。
  
“千年家谱”再现宏阔历史
 
    “千年家谱”是《深圳原住民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遥远的绝响:一个千年小镇的变迁史”、“历史的暗角:千年深圳地理考”、“凝固如诗:百年建筑的背后”、“大地无声:千年庭院下的古文物”、“边城故事:渔歌战鼓中的风土人情”、“名人祭:传说里的英雄与风流”、“大国寓言:中国的乌托邦”七个方面,呈现了深圳千年历史的宏阔图景。我们由此得知:早在公元331年的东晋,“宝安”就作为县名存在;1680多年来,中国南方最壮阔的历史烟云在深圳的土地上纵横万变。该书同时还原了深圳十大家族的兴衰流变历程,大家族的拓展、传承、生息历史,构成了深圳历史的重要脉络。“深圳原住民7000年大事记”则以编年史的形式,回顾了7000年来深圳原住民的悠久历程,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山海文明。
  
 讲述不为人知的深圳故事
 
    陈宏表示,深圳需要补上历史这一课,很多人只看到经济腾飞的深圳,却不知道原住民在深圳发展中,曾经如何发挥着其独特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最原生态、最细节的口述亲历,《深圳原住民家谱》打造完整版的深圳村庄30年时代进程录。通过关注历史转弯处的小人物命运,展现一个大时代和“他们的深圳”。
 
    在书中的“改革开放谱”部分,作者选取了56个村庄的成长、衍变标本,从数百位老村长、老书记、普通村民的口述角度来回忆和记录,解密时代风云中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巨变。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渔民村如何在短短的30年变成“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昔日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偷渡香港的“鸭屎围”南岭村,深圳最贫穷的一个村,如今4.12万平方公里吸引了5万名外来工;与周边村庄相比毫无区域位置、政策优势的怀德村,一枝独秀神奇崛起,还吸引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被誉为“粤剧之乡”的万丰村,凭借什么神奇崛起,在缔造了“万丰模式”的同时又引发了怎样的社会争议……。
 
    书中还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深圳村庄故事,56个村庄的前世今生一一跃然纸上。如“深圳版的乔家大院”——高岭村就让人感慨,深圳原来还有如此神秘美丽的地方。高岭古村位于南澳七娘山北麓的半山上,整个村庄所有建筑群包围的核心居然是一座高岭小学。村落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不仅有客家村的建筑结构,还有很多意大利罗马的建筑结构特点。近百年前的排水系统是德式的,下再大的雨,也从不会形成堵塞。这一切都令人称奇。
 
 
 
    70年代,坂田大队辅导员温玉莲,在劳动间隙刻苦学习马列毛著作,而且能歌善舞,被称为坂田女状元。坂田大队是当时宝安县的农村文化样板。
 
 
解放前,两个贫苦家庭的女孩被卖给富有人家当妹仔”。
 
 
    香肠批判会。上世纪困难时期,香港工人关心祖国同胞,经常在退回深圳出口食品的货框里留些香肠、腊肠,文锦渡民兵坚持拒腐蚀、永不沾,现场举办香肠批判会
 
 
1974年,省文艺工作者参加劳动并在休息时表演节目鼓动干劲。
 
 
    1962年,大批逃港者涌入香港,被香港警方拦截后遣送回来。图为一妇女被遣送时与丈夫告别的悲苦凄惨情形。
 
 
站在厚重的历史前笑谈今日生活的老人。
 
 
纪录片《深圳村庄30年》在大芬村进行拍摄。
 
2011年4月7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