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27.127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本市新闻
 

 

 

古村落“变身”靓丽城市节点


东部古村旅游、人文资源丰富,保护与开发已渐行渐近

摘自:深圳商报 
 

 

    古村落将焕发新春。散落在大鹏半岛广袤大地的古村落是东部滨海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东部多元化文化积淀的载体。有关部门有意利用大运契机对一些有突出价值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使之成为靓丽的城市节点。

 

古村落 “老树发新枝”

 

    散落在东部的古村落面临着很多不同的命运,一些村落因为人搬走以后慢慢地破坏了,出现了坍塌的情况;还有一些面临着下一轮持续商业性开发。滨海管理局为了保护深圳这些珍贵的古村落和文化遗产,开展了相关规划与研究,通过规划研究摸清了家底,让这些古村落能够“老树发新枝”,在保护的前提下做一些适当的开发和利用。

 

    记者从滨海管理局了解到,加强有价值村落保护与利用,挖掘旅游景点和内容,增加旅游线路节点等,一方面可以提升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在有价值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中,引导街道和社区开展民宿建设,尽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大鹏半岛旅游住宿等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改善提升旅游环境和吸引力,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

 

在保护中开发古村落

 

    丰富片区旅游层次,强化旅游的纵向轴线,给东部旅游资源注入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这是开展《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历史价值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目的。以高岭旧村为例,其进村道路为南北向的景观主轴,并向北延伸至桔钓沙湾,使原来“海-滩”这种一级的层次扩充为“海-滩-村-山”这种多级的游览层次,由“一字形”旅游空间结构扩展为“十字形”空间结构。这样,东部旅游可以从“有看头”,深化为“有说头”。

 

    有价值村落保护主要保护基于深圳东部滨海地区这个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村落的特点、价值以及其存在的理想状态,分四个方面:1.保护东部滨海地区传统村落体系的特色。村落体系特色包括村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关系、村落与公共空间(如集市、寺庙)的关系所具有的规律与特色;2.保护跨村公共设施,包括集市场所、生产场所、祭祀场所。除了保护这些场所的物质实体,更重要的是保护场所传递的生产交换模式、风俗习惯以及民间信仰;3.保护能够反映地区村落建构特色的村落构成元素以及构成方式。村落的构成元素包括建筑、街巷、村树、风水塘、风水林、伯公庙、古井等;4.重点保护村落中的核心建筑、特色建筑。需要指出的是,东部滨海地区传统村落自身的特色以及保存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村落所拟定的保护内容以及保护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3个村落有望率先破题

 

    东部古村落重新引起关注的转机是近年来旅游的时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呼朋引伴地来到东部这些村落探幽寻胜。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珍视、保护这些东部古村落的呼声渐高。

 

    经过调查,大鹏半岛目前尚保存约111个传统村落,因废弃、人为改造等诸多因素,已有逐步走向整体衰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规范管理、加强引导,挖掘其村落价值的内涵,建立了系统的价值评估体系,对村落保护方式与利用策略进行研究,并结合大鹏半岛的旅游发展目标和资源特色,开展有效保护和利用的需求已日益紧迫。

 

    2007年原滨海分局完成了《深圳东部滨海地区历史价值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分别从村落的历史地位、村落构成特点、保存状况、与周边环境的联系以及当地居民诉求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比选得出利用价值突出的23个村落,其中,葵涌街道8个、大鹏街道9个、南澳街道6个。

 

 


在保护中开发,东部古村落将焕发新春。图为布新水贝村。
 
 

2011年3月28日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