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游记博览馆参观记
石践
1月27日,利用回江苏过春节的机会,去淮安拜访大学同学魏清、葛泽生和蔡铁鹰。铁鹰兄是研究吴承恩和《西游记》的专家,也是西游记博览馆的名誉馆长(百度上关于他的条目长达76页之多)。所以,尽管我在淮安时间很短,但参观该馆理所当然地成为必选项目。
西游记博览馆以《西游记》文化为主题,着重介绍《西游记》发源、发展及相关知识,有人称之为“一个博览馆解读了《西游记》的来世今生”。展馆占地3865平方米,外观古朴典雅简洁大气,很有淮安传统民居的文化特点。展馆共分三层,采用传统围合式建筑格局。展示内容分为“奇人奇书”、“风靡世界”、“西游地图”、“经典故事”、“神游幻境”、“时空穿梭”、“游戏体验”、“立体影院”等八大部分,展馆采用先进的展示手段,结合图文声像和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神奇瑰丽的《西游记》文化,是目前国内西游文化的集大成者。
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西游记》历史原型沙盘,面积200多平方米,沙盘内完整呈现着唐僧取经所经过的中国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地形地貌,重点展示了其中45个主要故事点,。沙盘前的触摸屏上标注了花果山、火焰山、通天河等15个主要故事发生地,参观者只要在屏幕上点击想了解的内容,沙盘上相应区域的灯光就会亮起,沙盘背后的超大屏幕上便会显示相应情景的电视画面,内容生动、直观而丰富,让人顿感身临其境。
博览馆收集了不少种版本的《西游记》出版物。迄今为止,《西游记》已被译为20多个国家的文字,外国翻译家把《西游记》的书名翻译成五花八门,有的译为《猴与猪》、有的译为《神魔历险记》、有的译为《中国的仙境》,有的就直接译为《猴子》。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戏剧、曲艺、影视剧、动画片、动漫游戏更是数不胜数。
博览馆除了展示《西游记》名人、名作、传说等史料外,还把《西游记》的内容拆分展示,设置了人物谱、神仙谱、妖精谱、兵器谱、美食谱等内容。还开发了许多西游情景互动演示、动漫游戏、4D立体影片等项目,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确为宣传推介《西游记》费了不少心思。
在我看来,淮安人的确是聪明而富有,既没有忘了自己独有的吴承恩故居的修复和宣传,又在新区“无中生有”地建造了这个西游记博览馆。而近在咫尺的连云港市,却没有借助名扬四海的孙悟空老家花果山建设一个西游记纪念馆或者西游记主题景区。去年我在连云港看到,花果山开发中,小说中所描述的地点(这些地点在山上大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实物景点)没有得到太多彰显,寺庙建设反倒成了重中之重。
由此我想到,淮安借助吴承恩故居和西游记博览馆,加强《西游记》史料收集、研究,突出名人、名作的历史,在开发利用《西游记》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这些都是在室内开展的活动,连云港可否围绕孙悟空老家花果山,在建设郊野、户外的《西游记》主题公园方面多做文章?
吴承恩关于孙猴子和花果山有很多神奇描述,如果以之为脉络编出完整的“故事”,通过完善水帘洞等著名景点的开发,适度增加险奇神怪和互动内容,凸显神山、神猴传奇,让游客确有来到悟空老家的新奇感,这样建成一个主题明确、与众不同的《西游记》公园,应该更有吸引力吧?
这样,两地充分挖掘各自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在宣传推介《西游记》上相互配合,共同开发《西游记》文化旅游产业,联手把文章做大,或许可以在经济上也可以取得更大的共赢的收益。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1年02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