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潮州之三:漫步广济桥
图/文:石践
潮汕民谣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形容的是到了广东而没来潮州,只是徒费时间;而到了潮州不到广济桥,也是白走了一趟。11月28日上午,潮州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朋友广哥和海源兄专们请一位导游,带着我们在这座历史名桥上来了次“漫步穿越”。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原名康济桥, 在潮州城东门外,全长518米,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壮丽迷人。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广济桥建于宋朝乾道七年(1171年)。当时,潮州的知府曾汪看到东西两岸老百姓撑船往来非常困难,就在韩江江心建了一个桥墩,又造了86只木船,拴以大绳,成为一座浮桥。至明正德八年(1513)始建桥墩24座。桥墩、桥梁均以巨石砌成,桥面石板每块长13米至15米,宽近1米。桥中间以18只梭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其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而小船则可以直接从桥洞下穿越。在东桥头我们还看到一块刻有浮桥启闭时间的牌匾。
宣德十年(1435),明知府王源于叠石重修,更名“广济”。正德八年(1513)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该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
导游说,当地还有个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四洲,二四楼台二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道出了广济桥的主要特色。“潮州湘桥好风流”是夸潮州和广济桥景色漂亮;“十八梭船二四洲”说明这座桥有24个楼台亭阁、桥墩和18只木船连接而成;“二四楼台二四样”,24个楼台个个不同;“两只鉎牛一只溜”,鉎牛即铁牛,有一只在一次洪水中被冲走了。
我们穿桥而过,桥上行人寥落。导游说以前桥上摆满了牛丸、粿条面等潮州小吃摊,以方便商贩、船家和行人。而如今,因为过桥要收60元“买路钱”,以至常常管理人员多过游客,更看不到一个摊贩。后来在网上还看到,许多人一直为广济桥是否该对当地人收费争执不休,这不禁使我想起福建泉州的洛阳桥。
洛阳桥与广济桥同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
九百多年前的泉州人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率先建成了一座当时堪称全国第一的海港大石桥,而且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了泉州人民的骄傲。洛阳桥接通了“水阔五里”的万安渡,接通了当时粤、闽北上的陆路通道,使南来北往的货物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就是这座茅以升教授誉为“福建桥梁的状元”的洛阳桥,虽然地方政府花费重金,用旧石料进行重修,使之既坚固结实又基本保持古桥原貌,然而至今依然免费供百姓通行、游人参观,继续发挥着便利交通、传播泉州文化的作用。
相比之下,广济桥用现代机器加工石料,用现代材料建造桥上建筑,复古不似古,还将古人作为便利交通的桥梁作为纯粹的旅游景点,难怪网民抱怨不绝。
518米长的广济桥
站在广济桥头看潮州城东门--广济楼
广济桥中段的浮桥
启闭浮桥的机械设备
2010年1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