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印为心造——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结束之后,大批市民进入一楼的展厅参观了这个展览。
深圳一位篆刻艺术家在观赏完全部展览后对记者说,“这些作品都是‘印为心造’的结晶,堪称当代篆刻艺术作品的上乘之作。每一方印都结体坚实、造型严谨、真力弥漫、含蓄自然、笔笔精到,看了这个展览,教益深刻。”有市民说,“李岚清赠送给深圳的一方印章‘人间奇迹’,看了让人感动,表现了他对深圳这片热土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记者从深圳博物馆方面了解到,李岚清同志篆刻艺术展在海内外展出多次,这次来深展出,是所有展览中规模最大、作品最多的一次。既有游走于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又有挥洒于宣纸之上的墨宝,共有百余件。一位市民说,“恰逢读书月之际,又逢改革开放30年,我们看这个展览,其中有不少当代岁月的记录,好像在读30年的一本大书。”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也专程来深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在展厅中他对记者说,篆刻作为中华文化一种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源远流长,不曾间断。从古至今的篆刻无外乎两种情形,一是名章的功用,二是从明代开始,文人、艺术家参与其事,文人篆刻大行其道。篆刻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反映社会、反映现实,李岚清同志在这方面开了新路,对篆刻艺术家们是很好的启发。
范迪安认为,李岚清的篆刻在三方面做出了创新,很好地发挥了文化普及的功效。
首先,作品注入广阔的社会内涵和时代内涵,这样的例子在展品中有很多。例如“大锅饭吃不得”、“诚信”、“植树种草”、“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相依为命”等等,反映了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也反映了李岚清同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这些语句在以往的篆刻中都是很少出现的。古代篆刻有印鉴,李岚清同志的篆刻是印证,印证了我们的这个时代。
其次,作品在形式上也有创新,作者根据不同的内容,根据汉字象形的特征,创造出一些新的汉字篆刻的形式,看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创新很到位、得法,让人感受到作者渊博的学识。
再次,作者在文化传播上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作用,推动我们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民族遗产的认同与尊敬。特别是在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提升方面,作者用力甚勤,这在展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近些年来,李岚清同志的篆刻艺术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也感动了很多向往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我们一直强调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李岚清同志开出了一个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窗口,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篆刻、书法图片由深圳博物馆提供)
201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