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民俗文化应进校园入教材
冯骥才呼吁让孩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
摘自:深圳特区报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4日在山西举行的“2010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论坛”上指出,当前,不少人把清明节等节日当成普通的假日对待,缺乏对节日内容的记忆与情感释放,这对节日文化传承非常不利。
冯骥才认为,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生活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这些节日便退化成一个个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冯骥才说,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我们还能干些什么?如果不是单位组织,又有多少人会在“清明”这天插柳、蹴鞠、放风筝?当这些民俗消失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随之消亡。他认为,若想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就必须从孩子抓起:节日文化应该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写入教材,使其浸润至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节日文化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他们形成节日记忆。
“让孩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冯骥才说。
2010年4月5日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