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筹备阶段
经市委宣传部文化基金办批准同意,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举办,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交流展示活动,于2009年8月下旬开始启动。
该活动充分展示深圳特区成立30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展现深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推动社区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我市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旨在以丰富多彩的社区广场文化为视点,突出深圳“你乐、我乐、大家乐”的广场文化特色,展现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打造和谐社区、快乐广场,繁荣社区文化,营造深圳城市文明新风尚。
该活动以街道为单位进行推荐,由街道团工委联络街道文化站选拔辖区内有特色的广场文化活动,由群众推荐,由社区管理处、工作站向活动组委会报送材料。
二、活动初评阶段
2009年12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向全市各区文明办、各团区委、街道团工委下发了活动通知,并组织了7人小组到罗湖、福田、龙岗的10个社区进行实地考察。
2010年元月中旬,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了由8人组成的初评小组,对各街道、社区34个特色文化活动的申报材料(文字、图片、视频)进行了认真的核准、阅读、观摩和讨论,初选出17个“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提交给评审小组各位专家评审。
三、活动终评阶段
由活动组委会办公室邀请10位专家组成了“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交流展示活动组委会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包括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市社科院资深学者、舞蹈家、作家、音乐家、传媒人、策划人、群文工作者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010年2月10日评审小组根据“符合深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特征;群众喜爱并推荐;活动的开展已经有较长的时间;有特色,并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力”的评选标准,经过正规严谨的程序,投票选出了10项“十佳”特色文化活动和7项“优秀”特色文化活动,名单如下:
“十佳”特色文化活动:
1、葵涌街道“青工电视广场”系列活动
2、益田村英语角
3、福永企业文化周宣传月
4、罗湖创意文化广场系列活动
5、莲花北村春节大巡游
6、邻里金婚银婚庆典活动
7、东晓社区百家宴
8、“深圳是我家”之“千人饺子宴”
9、沙头角鱼灯舞
10、大鹏千人健身广场
“优秀”特色文化活动:
1、福田村大盆菜
2、蛇口街道开丁节
3、南澳渔民舞草龙
4、福永怀德醒狮团系列活动
5、百仕达皮影艺术团系列演出活动
6、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7、向南村侯王祭典
此次选出的“十佳”活动和“优秀”活动,充分兼顾传统民俗和现代新民俗,兼顾知识性、娱乐性,兼顾参与者身心健康,提升参与者幸福指数,打造和谐社区、快乐广场,繁荣社区文化,营造深圳城市文明新风尚,创建创新性、智慧型城市。
四、活动展示和授牌阶段:本次活动的收尾阶段分为三部曲:活动展示、研讨会和授牌晚会。
1、“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春节期间各社区展示
(1)“东晓社区迎春联欢会暨百家宴活动”
时间:1月21日下午3:30
地点:深圳金稻田路文化广场
(2)“深圳是我家”之“千人饺子宴”
时间:2月9日下午6:00
地点:深圳南山科技苑中兴通讯
(3)“葵涌青工电视广场活动”
时间:2月14、15日(年初一、初二)
地点:葵涌街道办对面青工广场
(4)“莲花北村春节大巡游活动”
时间:2月14日(年初一)
地点:莲花北村
(5)“福永怀德春节醒狮表演”
时间:2月14日(年初一)
地点:福永街道怀德社区
(6)“南澳渔民舞草龙”活动
时间:2月15日(年初二)晚上7:00
地点:南渔社区
(7)“百仕达皮影艺术表演活动”
2月18、19日:深圳东部华侨城
2月26日:深圳南山区
(8)“渔二社区开丁节活动”
时间:2月26日
地点:蛇口街道渔二社区
(9)“益田村英语角活动”
时间:2月27日(正月十四)
地点:益田村111栋一层
(10)“沙头角鱼灯舞表演活动”
时间:2月28日(正月十五)上午
地点:沙头角中英街
(11)“福田村庆元宵大盆菜宴活动”
时间:2月28日(正月十五)
地点:福田环庆文化广场
(12)2010年“福永杯”首届全国南狮公开赛
时间:3月2日至6日
地点:凤凰山森林公园广场
二、“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研讨会
“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研讨会
时间:2月28日(正月十五)下午2:30
地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银荔大厦5楼507室
三、“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授牌晚会
“深圳社区广场特色文化活动”精品展示暨十佳授牌晚会
时间:2月28日(正月十五)晚上7:00
地点: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
附件一:“十佳”特色文化活动简介
1、 葵涌街道“青工电视广场”系列活动——时事广场
葵冲辖区总人口9.8万人,外来青工就有8.1万人,占总人口的86%,管理难度极大。为稳定社会,建设和谐社区,2007年投资380万元建造了能容纳万人的电视广场。
每天播放自制的“时事快报”、“社区治安”、放电影等各类电视节目,吸引近千名青工在广场休闲学习,成为他们了解信息、吸收知识、交流情感的好去处。电视广场,具有“时事广场、信息广场、休闲娱乐广场”三大功能。
2、益田村英语角——老少咸宜的教育广场
2003年2月创办,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外教参与,免费学习;从2岁的幼儿,到82岁的老人,男女老幼齐学英语,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好榜样;人气旺,平常数百人,7年来参与者多达8万人次,从英语角变成了英语广场。
3、福永企业文化周宣传月——企业文化广场
为繁荣企业文化、满足广大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企业员工和谐融洽的工作生活氛围,福永街道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企业文化周宣传月活动,至2009年已举办6届,累计参与企业多达300家次,参与人数达5万多人次;活动形式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员工受惠”;活动内容包括:文化大讲堂、文艺晚会、文体比赛等。充分体现了双爱精神——“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
4、罗湖创意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创意广场。
总建筑面积5593平方米,是我市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服务中心和国际创意交流空间站;经常举办创意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文博会、国际创意论坛等活动。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结合,群众文化活动跟创意文化活动相结合,激发无穷的创意和活力。
5、莲花北村春节大巡游——节庆新民俗广场
从1994年开始,连续16年举办;每年大年初一的春节大团拜,男女老幼齐上阵,成千上万,华洋同乐,气氛热烈,吸引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的新民俗;物业管理处跟业主联欢,这种节庆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了物管与业主的情感交流,体现了移民城市海纳百川的城市大胸怀。
6、邻里金婚银婚庆典活动——金婚广场
为关注老年群体、倡导建立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关系、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东湖街道于2007年举办了首届邻里金婚银婚庆典活动;2008年举办了第二届邻里金婚银婚庆典活动,63对老人走上舞台,分享婚姻常青的秘诀和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穿插文艺表演、互动游戏,并举办中西合璧的现场婚礼;社区文化和敬老传统相结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东晓社区百家宴——新移民文化广场
2003年开始,每年中秋节前后举办,结合文艺表演,由社区居民每家出一道拿手菜与邻里围桌共享,“共享百家菜、邻里一家亲”;人人都像亲人相处相待,努力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和谐氛围;“东南西北中,相聚在广东”,新移民文化的典范。
8、“深圳是我家”之“千人饺子宴”——和谐广场
1994年开始,由团市委牵头联合劳动局、文化局、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主办,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文化广场承办,连续16年举办,累计2万多青工代表参加现场活动;深圳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出席,通过活动向百万青工拜年;影响广泛,全国不少地方团系统过来取经,千人饺子宴在全国遍地开花;得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媒体以及众多境外媒体的竞相报道。
9、沙头角鱼灯舞——民间艺术广场
起源于明末清初,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颇具岭南渔乡特色;具有联系深港两地同胞感情的作用;2005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沙头角街道因鱼灯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10、大鹏千人健身广场——康乐广场
2000年正式启用,总面积2万平方米,2003、2006两届被评为“深圳市十佳文化广场”;三大品牌活动:舞狮文化品牌,狮子150头;太极拳文化品牌,近千名“太极拳”爱好者们,五年收获了市、省、国家级赛事204枚金、银、铜牌;广场健身舞品牌,参与人数众多。
附件二:“优秀”特色文化活动简介
1、福田村大盆菜
大盆菜源自宋代,历史悠久,是一道中国美食文化遗产;福田村村民自立村以来就有元宵节吃盆菜的传统,每到元宵,搭灯棚,点花灯,唱粤剧,全村老少欢聚一堂,很是热闹;加上宗亲相会,吃的不仅仅是大盆菜,还是文化寻根的行为艺术。
2、蛇口街道开丁节
“开丁节”相传已有几百年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朝。在当时,哪家添了丁(即生了小孩),人们就来到那家吃“开丁茶”。如今到了“开丁节”,不论家中是否添丁,渔二村的居民同样热情地邀请亲朋好友进屋吃“开丁茶”,互相祝福吉祥如意。
3、南澳渔民舞草龙
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是南澳渔民过年中最为热闹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明代;以娱神、娱人为主要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蕴含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是深圳渔民文化的精髓之一。
4、福永怀德醒狮团系列活动
成立于1962年,是由怀德村青年自发而成的一个民间武术团体,现有学员80多名,累计学员多达500多名;注重参与交流、表演、比赛,成绩斐然。
5、百仕达皮影艺术团系列演出活动
成立于2006年,从清远到珠海,从佛山到东莞,从学校到社区……足迹遍布珠三角;三年来,演出160多场,20万人次观看了皮影表演;帮助东湖中学等学校成立了皮影艺术剧社,传承艺术火种。
6、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南澳渔民娶亲礼俗是渔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独特婚嫁习俗,含有历史、民俗等传统文化内涵;按照习俗,过去南澳的渔民祖祖辈辈都是在船上娶亲的,虽然渔民现在上岸生活,但船上娶亲习俗沿袭至今,现用划旱船的形式来代替;2007年被深圳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向南村侯王祭典
传承文化传统,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醒狮、盆菜祭祀侯王诞辰,具有浓郁的原生态地方特色;被深圳市政府列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