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也应做世界第一
(摘自深圳产商报记者匡生元)2009年10月13日
在刚刚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我国申报的22个项目全部列入。至此,全世界共有166项入选该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
对此,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这个数量。
我们又多了个世界第一,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国难以超越,这是我们能够非常引以为豪的。
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世界第一位,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否则,与我们这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大国太不相称了。所以,我们对这个暂居世界第一的地位要抱有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努力让我国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句老实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多地获得世界认可,就越意味着我们需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这责任就是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地“活”着。如果保护不力,或者只注重保护,没有传承,那么再具有人类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消亡,也会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损失。
客观而言,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我们在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时,对所申请的项目在保护上是舍得投入的,也保护得尚好,并且在传承上还能积极地做些有成效的工作。但也不得不承认,一旦申遗成功后,一些地方就放松了保护,更谈不上传承了,有的只是死命开发其商业价值,将其当作了发展经济的“摇钱树”。结果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破坏。可以说,在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遗之日就是其受到摧残和破坏之时。
为什么重申遗而轻保护和传承呢?我以为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作祟。一些地方的政府申遗的目的不是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地“活”下去出发,而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一张名片,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有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便立马将原来的门票翻倍地往上涨,难道不是为了旅游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超负荷地大力开发吗?
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固然重要,但保护和传承更为重要。说句极端的话,申遗不成功,它只不过是小了影响的范围和效果。如果缺乏保护和传承呢?即便申遗成功,它也会难逃消失的厄运。所以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努力做好的是保护和传承,在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再去申遗。对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要努力做好保护和传承,这不但是对中华民族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