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0.1.146.129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民俗文化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电话:13902968412
             
       

 
首页 -->> 民俗文化 -->> 本市新闻
 

从文博会谈城市与文化

(摘自深圳晚报 记者 叶匡政)

 

深圳的第五届文博会就要开幕了,因有国家级和国际性的定位,这是国内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文化博览会了。因有前四届的成功举办经验,活动一启动就引来了媒体和文化界广泛关注。联想起我前些日子刚参加的杭州国际动漫节,市政府专门邀请作家到当地,介绍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构想。近日又有新闻,张家界市长赵小明为推广当地的国际乡村音乐节,变身卡通做形象推广,也引来网络的一番热议。

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宣传潮,可感受到近年国内城市对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视。文化产业在一些城市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新一轮城市竞争似乎正围绕文化产业展开。然而细看很多城市对文化产业的提法或目标,却大同小异,少有鲜明个性,看重的多是朝阳产业,打的多是国际牌,口号也是创新、精品一类的常规话语。文化被一些城市只当作获得政绩或盈利的一种策略,而对文化是否对市民构成实质性的精神影响,并不大关注。很少看到有城市,在真正寻找或打造一种既独特、又能共享的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感。

城市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古老,历史上任何著名城市,都有它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形象。如当年罗马的竞技场和帝国文化、雅典的悲剧艺术和对自由的追求、伦敦的绅士文化等,中国古代城市同样如此,盛唐长安开放而包容的文化气象,明清苏杭的通俗文化的繁盛与隐逸文化气质等。只有一座城市找到了独有的文化精神,才会对市民精神形成一种凝聚力,民众会因生活在这个城市而感到自豪。而市民的自豪和自信,便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

雅典当年成为名城,就是因为充分承认了个人在城邦中的价值。伯里克利当年有个语录: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也就是说,雅典的存在是通过个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实现来完成的。当个人在为自己的目标在努力时,其实也在实现城市自身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市民与城市实现了文化和记忆的共享。

由于现代城市的开放性,使得城市和市民关系疏远了,这是当代城市发展一个普遍的危机。很多城市期望通过大型的公共活动,来维系与市民的精神联系,或达成与外界的沟通。这种公共活动,类似于过去的狂欢,如果真正能与民众精神实现沟通和交流,也能达成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然而,由于这种活动有时过于注重它的商业运作,往往远离了市民精神与市民参与,反而让这类活动沦为了一个城市的大型广告。

像深圳这种年轻城市,或许寻找和确立自己的文化精神,反而容易一些。但对杭州、南京这类有着文化传统的城市,就会变得更复杂,它需要从特殊的传统和民俗中,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城市性格和市民精神,而不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商演、展览会或文化节,就能轻易地建构起自身的城市文化。这种脱离了自身传统的文化活动,最终成了市民眼中的一个文化标签而已,很难对市民精神构成真正影响。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性格,这种文化的成长是复杂而缓慢的,它更多地是需要唤起市民的精神和情感的呼应。

从长远看,一个城市对文化的建构,着眼点并不只有文化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对一个城市制度文化的建设,以及对市民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引导。唤起市民对一个城市自豪感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一种市民可以广泛参与的制度文化。如果市民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城市事务的讨论与规划中,一个真正活跃的文化共同体才能形成。而公共文化活动更是如此,如何能激起市民的参与热情,并由此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才是一个活动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深圳因为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反而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它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打开了很多异乡人封存起来的心灵经验,在一个全新文化形态中,寻找着自己生长和发展的空间。文博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与这种独体的文化心灵有关。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5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