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歌舞精品深圳精彩献演
敦煌,是一个梦,一首诗,一幅画。穷尽我们的想像力,也无以状摹那诗情、画意和梦境。然而,来自敦煌故乡的兰州歌舞剧院,却用一出充满浪漫主义的舞剧《大梦敦煌》,为深圳人再现了人们心仪已久的梦中敦煌。飞天、千佛壁画、佛头巨塑……别具匠心的舞台语言诉说着敦煌艺术宝库的悠久历史,而莫高和月牙那忠贞不渝、纯洁炽热的爱情故事则交织在敦煌古朴的历史画卷中。
昨晚,受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委派,兰州歌舞剧院在国内外繁忙的演出安排中抽出档期,带着有“可移动的敦煌”之称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舞剧——《大梦敦煌》,专程从兰州赶赴鹏城,在深圳大剧院举行了专场演出,感谢自2008年5月12日以来深圳市为甘肃地震灾区所付出的人间大爱。
鸿篇巨制:“明星级”主创阵容打造传世精品
这部享誉无数的四幕舞剧由兰州歌舞剧院2000年4月创作的。
青年画师莫高为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前往敦煌,在穿越大漠的艰难旅程中生命垂危,被偶然路过的贵族少女月牙所救。不久,他们再次在敦煌相逢,萌生爱情,却遭月牙之父大将军反对,逼迫月牙在王公巨贾中招亲。为了爱,月牙星夜出逃,与莫高在石窟相会。大将军率兵赶来,将二人团团包围。血与火之中,月牙再次拯救了莫高,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月牙走了,化成一泓清泉;莫高以泉润笔,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的绝唱。莫高窟千年不朽,月牙泉万代不涸;艺术、爱情,永远相伴、相守……
除了剧情吸引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全剧在舞蹈、音乐、舞台美术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这得益于它豪华的创作班底。该剧的总编导就是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和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的陈维亚。编剧为赵大鸣、苏孝林,作曲为张千一。此外,舞美、灯光、服装等设计都是业界有名的“大腕”,强强联手、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出作为兰州城市形象代表的艺术精品。
高水准班底保证了该剧的高艺术水平,同时也为市场效应提供了保证。据了解,《大梦敦煌》自2000年4月首演于北京以来,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荣誉,2005年1月又荣登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工程榜首。2007年10月,《大梦敦煌》作为全国十大经典舞台剧目之一参加国家大剧院首轮试演。《大梦敦煌》前期投入达600万元,是中国前期投资最多的一部舞剧。截至2008年,该剧已在全国27个城市与欧美多个国家演出500余场,累计票房收入5000余万,成为中国舞剧“多演出、多产出”最为成功的范例。
舞剧丰碑:现代技法与古典姿态的创新混搭
据悉,该剧总导演陈维亚在构思《大梦敦煌》之初,就希望创作一部“具有强烈戏剧艺术效果”的舞剧作品,希望“在当今强调抽象性的戏剧方式,淡化情节等比较时兴的时候,能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戏剧性比较强的、表现出比较地道的戏剧形式的作品”。由此,主创人员在展示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方面作了很大的探索。这集中体现在舞剧的灵魂——舞蹈上。
该剧的舞蹈编排融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与民间舞为一炉,于浑然天成中体现出非凡的创造性,独舞、双人舞与群舞编排各有千秋又相得益彰。它强调以舞蹈的语言体现戏剧冲突和故事情节。用舞蹈刻画并塑造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如男国家一级演员刘震扮演的莫高,将人物的艺术灵性与敦煌舞蹈形态巧妙结合,以流畅的身韵和轻盈的技巧游刃有余地塑造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敦煌画师;而刘晶扮演的月牙则用刚柔相济的古典舞蹈语汇、神形兼备地刻画了既飒爽英姿又柔情似水的少女。他们二人的表演已成为中国舞剧史上的经典。
《大梦敦煌》在创作上成功地让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实践脚步踏上了新的轨道。有专业人士认为,《大梦敦煌》是近年中国原创舞剧中当之无愧的精品,它使中国舞剧进入了用舞蹈语言刻画人物细腻情感的新阶段,是继《丝路花雨》之后中国民族舞剧达到的又一高峰。
除了舞蹈编排外,该剧在舞美、音乐等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该舞美用现代化手段重新诠释了敦煌艺术诸种经典元素,其辉煌华丽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此外,它的雕塑背景和装饰绘画堪称一流,让观众始终置身于壮丽雄浑的西部风光之中,沉浸在莫高窟强大的艺术磁场里。而它的音乐主题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为整剧赋予了深厚的敦煌文化和阳关古道的底蕴。该剧的音乐曾作为优秀的交响乐于2007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
鹏城义演:累累文化硕果感谢深圳人真情援建
《大梦敦煌》这次南下广东,除了在鹏城深圳感谢献演之外,还将前往广州演出。据兰州歌舞剧院院长、《大梦敦煌》艺术总监苏孝林介绍,在深圳、广州的具体演出安排是:12日在深圳大剧院演出,14日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演出。据了解,《大梦敦煌》此前已三下南粤,于2001年1月在深圳、珠海,2005年9月与10月在深圳、广州,2008年12月在中山、珠海相继演出。来自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这部经典爱情传奇舞剧,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南粤观众的心,赢得了南国各现代城市市民的喜爱。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甘肃南部地区也成为重灾区。为举全国之力加快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并使各地的对口支援工作有序开展,中央安排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市的对口支援地区为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深圳市赴甘肃对口支援的工作人员达1343人,其中工程建设人员1224人。深圳人用爱心汇聚的涓涓细流,滋润着陇南饱受创伤的土地。“这种支援充满真情,而《大梦敦煌》也感人至深。所以,这次演出是一次真诚的感谢,更是一场灵魂的交流。”苏孝林说。
(来自:深圳特区报 记者:刘莎莎 梁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