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家深圳行”31日展开音乐采风之旅
3月31日,参加“中国音乐家深圳行”的音乐名家们正式展开了在深圳的音乐采风之旅。
他们首先登上莲花山顶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塑像敬献花篮,实地考察深圳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然后来到去年新落成的深圳博物馆新馆,在《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中感受深圳今昔巨变。音乐家们还与深圳本土词曲作者展开座谈,交流创作经验,为音乐工程献计献策,并在晚上观摩了“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汇报演出,切身体验深圳音乐的冲击力。
面对着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沧桑巨变,音乐家们感慨万端,深受感染。他们表示,亲身感受到深圳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文化建设的突出成就,再次萌生了音乐创作的无限豪情,有助于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他们还将加强与深圳音乐界的交流,共筑音乐工程,再创时代新歌。
改革热土提供音乐沃壤
下午,音乐家们登上深圳中心区的莲花山顶,瞻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塑像,缅怀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并在山顶俯瞰深圳中心区美景,了解深圳城市规划蓝图,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他们的音乐创作汲取更多养分。
春日的莲花山上,草木葱茏,鲜花绽放。在小平塑像前,傅庚辰、徐沛东、吴雁泽等音乐家缓步走上台阶,向这位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和广大音乐家敬重的伟人敬献了花圈。他们走到塑像前,在花篮前驻足,凝望塑像,向塑像三鞠躬,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与热爱之情。音乐家们还走近花篮,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红色缎带,缎带上写着意味深长的献辞——“永远的小平”。
歌唱家戴玉强将深圳原创歌曲《永远的小平》唱响全国。他说,如今站在小平塑像前,自己心中涌动着澎湃的感情:“我自己的父亲虽然没多少文化,却也常对我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了小平同志的功勋。深圳这座城市凝聚着小平的智慧和心血。《永远的小平》这首歌虽然歌词平实、旋律朴素,却传达了我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我非常喜欢这首深圳原创作品。”
著名歌唱家吴雁泽郑重其事地在小平塑像前留了张影。他对记者表示,当自己一步步靠近小平塑像时,心中升起一种圣洁的感觉。站在山顶平台上俯瞰深圳中心区,生气勃勃的城市景象让他无比感慨。吴雁泽早在1965年随东方歌舞团出访时便曾首次来到深圳,从那时的小渔村到今日的大都市,深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屡屡产生放声歌唱的冲动。他说:“面对这样的奇迹,你没有理由不产生音乐豪情。”
从莲花山下来后,音乐家们参观了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举行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从那些珍贵的展品中感受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探寻在这座奇迹般城市背后的奥秘。
在展览的序厅,迎面是一尊《拓荒牛》雕塑的复制品。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盯着这个雕塑沉思良久。他透露,自己在1992年2月小平刚刚南巡之后便看过在深圳博物馆老馆举行的深圳历史展览,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如今在这座现代化的新博物馆里再次领略深圳的新变化,对改革开放历史的感受更深。尤其是在这座拓荒牛雕塑身上,凝聚着深圳的精神。改革热土为音乐提供了沃壤,他创作的《小平之歌》声乐套曲,便和在深圳体验到的火热生活分不开。所以,他对刚刚启动的音乐工程充满了期待。
音乐家们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和文物影像中穿梭参观,真切感受深圳历史的沧桑巨变,感叹特区建设的辉煌成就。著名作曲家王世光说,自己犹如进入了时空隧道,当他看到早期参加深圳建设的工程兵在宿舍里写家信、拉二胡、读书的仿真场景时,尤为感动,因为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如今在莲花上顶看到的兴旺场景。博物馆里的这么多史料实物,让他对特区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能把它们融入到笔下的旋律中。
切磋交流共筑音乐工程
交流与合作是此次“中国音乐家深圳行”活动的重要主题。昨天的参观活动结束后,来深的著名音乐家与深圳本土词曲作者和歌手们共聚一堂,近距离、面对面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推心置腹的座谈。
著名音乐家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与深圳之间的深厚缘分,并为深圳音乐的发展、音乐工程的建设出谋划策。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自称是“深圳的老朋友”,因为早在19岁时她便曾来到过深圳,那时,这块土地到处野草丛生。所以,当上世纪80年代初,当她的朋友、著名演员祝希娟告诉她准备到深圳创业时,让她颇为意外。结果,从后来祝希娟的创业历程中,闵惠芬真切感受到了特区人敢闯敢干的精神。此次来到深圳,她应深圳一家民间民族乐团之邀,准备在深圳建立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在这块土地上发展民族音乐事业,因为她对深圳的音乐生态寄予了厚望。
曾写出《妈妈的吻》等脍炙人口歌曲的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说,自己对深圳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20年前便一直关注着这里音乐事业的发展。他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蒋开儒、王佑贵等深圳音乐创作者和陈汝佳、黄格选、刘小幻等从深圳走向全国歌坛的歌星,对这里拥有的丰富创作资源和市委市政府给予音乐事业的大力支持非常赞赏。付林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将为深圳音乐“做点事”,在为深圳培养人才、推出新作方面尽到自己的努力。
座谈会开得异常活泼热烈。“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歌唱家吴雁泽兴致勃勃地为大家演唱了一曲《再见了,大别山》,博得在座音乐家和深圳本土音乐人的热烈掌声。而词作家宋小明则诗兴大发,他说,由邓小平“设计”的深圳经济特区,用一个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放飞了中国的梦,放飞了所有人的心”。在他心目中,深圳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不相信眼泪的城市”,是“小平带领我们走向海洋的第一朵浪花”。他将在音乐创作和策划上为深圳当好“参谋助手”。
孟庆云、方石、方天行、田晓庚等词曲作家、理论家也分别表达了各自对深圳音乐和音乐工程的期望。方石激情洋溢的发言传达了大家的心声:“我深信深圳音乐一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蒋开儒、唐跃生等深圳本土音乐工作者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与著名音乐家们交流音乐创作体会,切磋专业技艺,从这项活动中获益良多。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座谈会的气氛却依旧热烈,越来越多的音乐创意和灵感,正在这里发生。







(会员 刘振华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