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大师庞薰 作品来深巡展
昨日,“丹青易旆,百代标程——庞薰■作品(20世纪30-40年代)全国巡回展”深圳站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共展出这位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美术大师作品69件。同时,“视觉·镜像·语境——游光霖摄影作品展”也在深圳美术馆开幕。
无论是工艺设计、线描还水彩,庞薰■(1906-1985)的作品都体现出一种东方与西洋的结合,让观众不禁神游回上世纪初那中西文化激荡、思潮迸发的时期。他的风格得益于他1925年至1930年赴法国巴黎学画的经历所赐。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和鲁迅一样,都有“弃医从文”的经历。据史料记载,1921—1924年他在上海学医,然而却有两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第一是他考解剖学的时候,忘记了某个关节的拉丁语名称,后来在老师的暗示下填充上去,此“作弊”事件令他感觉到身为学医之人的愧疚。第二件事是,当他在医学与绘画之间游移不定之时,一位比利时神父跟他说:“老实告诉你,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出于对中国的热爱,庞薰■毅然离开了该医科学校,走上了赴法研究艺术的道路,并且在巴黎闯出一定名堂之后,于1930年回到了祖国,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
“多才多艺”是后世评论家对他的一致评价:1939年他深入贵州苗寨,成为描绘民族习俗的第一位画家。1940年他创造性地将中国古代纹样与西方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了四本《中国图案集》与《工艺美术设计》,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新境界。后来他又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要创建人,任第一副院长,成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直到今日中国艺术教育仍然在延续和发展着他上个世纪的艺术思考。但最不能忽视的还是他的油画艺术。他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画花卉,将西欧油画之长,融入我国花卉写生之中,所作的各色花卉皆活色生香。画人物,线条画用细如游丝却形神兼备。艺术评论家邵大箴评价庞薰■“在我国现代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和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艺术创造成果有着绝对和永久的价值”。
可惜他的大量绘画杰出作品遗失于抗日战争及文化大革命中,现存世约近五百幅。1985年他因病去世,遗作捐献家乡江苏常熟。1991年,庞薰■美术馆落成开放,馆藏庞薰■毕生作品近五百幅及大量研究庞先生的文献资料。本次展览的作品便是从庞薰■美术馆借出的。
深圳美术馆同期还举行“视觉·镜像·语境——游光霖摄影作品展”。游光霖摄影的最大特点是“诗意性”,既强调用光影等摄影造型语言去组合剪裁山水物象,又强调通过点、线、面的刻画去描绘一种东方式的情景交融的动人意境,向观众传达着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世界的浩渺与生命的律动。
据悉,这两个展览都将展至4月19日。
(来自:深圳特区报 记者:梁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