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真武:散入民间的文化符码
北帝乃真武大帝,即“五帝”中的北方黑帝。据道教经典说,真武原来是净乐国的一位太子,天生聪明,读了很多的书,长得魁梧,还学了一身好武艺。子民们都称赞他,敬重他,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国王,但他却偏偏不愿意继承王位,发誓要杀尽天下妖魔,于是,到太和山修道,在玉清圣祖紫元君的指引下终于得道升天。之后,受到玉帝的派遣,镇守北方。并将他修道的太和山改名为“武当山”,意思是说:“非真武不足当之”。
他是统管北方之神,以“玄武”(龟蛇的合体象征北方)与青帝(青龙东方)、赤帝(朱雀南方)、白帝(白虎西方)、黄帝(中央)合称五帝,代表五个方位的五位大神。十四十五世纪之后,民众对北方黑帝崇拜愈盛,并逐渐赋予他降魔、赐福和保平安等神通,为人们所信仰。
北帝与中国历史
传说商朝末年,魔王横行天下,荼毒残害百姓,玉帝命真武统十二军下凡伐魔。由于平魔有功,真武被封为玄天上帝,所见的北帝神像皆披发、赤足、左右脚踏龟、蟒,象征邪不能胜正,且身披玄金甲,为神勇之战像也。
相传公元1403年,明代皇子朱棣在北京起兵打败他在南京的侄子建文帝,夺取皇位。为说明他篡位是根据上天的意旨,让属下编造了北方天神真武曾经帮助他战胜侄子的神话。
朱棣登基后(即明成祖永乐),为答谢真武,在湖北武当山大兴土木,建造了供奉真武的多座宫观,并令全国百姓信奉,由此,真武的地位更加显赫。之后,加封真武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上帝”,人们取其头尾各一字,简称为“北帝”。
15世纪以后,中国航海业蓬勃发展,作为北方之神的真武在“五行”中主“水”,人们为祈求水上交通安全,希望真武保佑他们。北帝在北方已是众人皆知的神,深受人们敬仰。因他同时又是水神,统领一切水族,而我国南方水网较多,信众们依赖水神,这样,与水打交道的人,特别是沿海的人们又开始信奉真武了。
壆岗北帝古庙
宝安区沙井街道办壆岗社区有一座北帝古庙,在村前路与北帝路之间的半山腰处,居高临下,坐西向东,始建于何时有待考证了,目前的建筑为晚清建筑风格,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该庙为三间两进,大门额石匾刻有“北帝古庙”四个大字,庙建筑面积宽9米,进深18米,建筑面积约170平方米,式样与当地的庙、祠堂、书塾接近,带中亭的建筑结构,两侧有露天天井,通风透光效果较好。据村中老人回忆,庙内正殿中央是摆放北帝神像的,左右是安放多尊菩萨的,庙宇建筑用花岗岩石作基墙及角柱,墙上饰有灰塑图案,正脊有繁绮灰塑,琉璃瓦檐,庙内有石柱多根,其中两根红朱砂岩石柱直撑到梁顶,并有梁架斗拱、驼峰和花角等木雕刻,图案清晰,艺术价值较高。2000年6月13日古庙被列为沙井镇文物保护单位。
古庙依山而建,居高临下,俯瞰前面河溪(壆岗与新桥即今天的中心路和宝安大道一带,古时候是大片河流、滩涂),整座古庙庄严肃穆,可以想象当时是何等壮观宏伟。庙前原有几百平方米的广场用地,据说当时在此搭建有戏台。
由庙往东下行10米(北侧),正对村前路的就是清末旅越建筑师陈才茂所建的“智熙家塾”(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深圳地区目前保持较完好的家塾建筑。北帝路与村前路南侧几十米就是壆岗“陈氏大宗祠”,三座建筑物呈三角品字形摆设,相互间距离不足百米。
沙井地处珠江三角洲流域的东南端,自古以来巫觋之风盛行,民间信仰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和其他海滨地区一样,这一带的居民供奉最多的神明都是与水有关的神祗,如观音、天后、洪圣王及北帝等。
沙井一带观音天后的庙宇居多,北帝庙有史料记载也不多,而现存建筑物目前就只剩下壆岗这一座了。据了解,目前在福田区政府附近、南山区南头关口正街、宝安区西乡街道步行街和流塘社区等地也有现存祭祀北帝的庙宇,而较大规模的就要数佛山专门供奉真武大帝的祖庙,至今该庙仍然吸引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回国祈求真武保佑他们在海外生活平安。
民间的庆祝活动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的生日,每年都会举行“北帝诞”的各种活动,壆岗北帝古庙也是如此。
听老人讲,每年这个节日,本村的乡亲都来参与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会。
农历二月廿八,是北帝爷“出位”的日子,由信众们抬着北帝到附近的南畔等村巡游,直到农历三月初二才将北帝抬回北帝庙“复位”。
北帝爷出巡期间,民间称之为驱妖除魔、消灾解难,期望风调雨顺、保佑村民平安。因此,在北帝爷出巡期间,场面隆重热闹、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舞狮又舞龙。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又称“北帝诞”),会举办各类民间民俗活动仪式,由各坊各区分别出节目表演,以示庆祝。
曾经参与的老人说,活动有分配任务的,壆岗一、二区出狮子,三区出凤麟,而四区就用人扮公仔和马,并邀请一些戏班剧团前来进行各种神戏的演出,庆贺北帝“生日”。
连日的欢庆,连场的大戏,令乡民们欢欣鼓舞,乡民过这个节日甚至胜过春节。
水上居民对“北帝诞”这个节日是比较重视的,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南山区蛇口的港籍海湾渔民把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办得非常隆重,渔船泊岸休息几天,上岸开庆祝会,与陆上居民共同庆贺,演出多场大戏,还聘请了宝安粤剧团和海陆丰皮影剧团前来助兴,同时放电影,让当时经济相对贫困的蛇口陆上居民们以及水产、船厂的大批民工共享节日的快乐。
不过,现在各类的祭祀、舞狮、打醮等活动都取消了,由召开表彰大会、聚餐、看大戏、放电影等节目取而代之。
北帝古庙待修复
壆岗的“北帝诞”盛会在上世纪50年代初已经停办了,古庙曾用作敬老院、生产队队部。半个世纪来,北帝古庙过去旺盛的香火,人头拥挤,热闹非凡的景象不复存在,长期空置,破烂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据了解,有关维修项目、维修经费预算及来源的方案已有眉目,在此期待各级部门批复,还北帝古庙一个新的面目。
有热心的村民见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庙,长期空置荒废,实为可惜。于是联名向村、居委会打报告申请重修北帝古庙,并自发成立筹备小组,发动村民及香港同胞捐资。
文物古迹是见证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佐证,对古迹的修缮我们责无旁贷。期望这座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北帝古庙得以尽快修复,重现往日的辉煌。
■石泰康
(来自:宝安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