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3.59.231.15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本市新闻
 

第三十二章 有生命力的改革措施


文/段亚兵


 

除了土地改革和住房改革外,在建筑和管理其他方面,深圳也创造了许多经验被推广到了全国。下面讲几件在全国产生了影响的事例。

 

“物业管理”推广到全国。

中国改革开放后,城市管理机制和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行业和领域,这就是“物业管理”。中国式的物业管理模式和经验产生自深圳。有一个人在总结、推广“物业管理”的模式、经验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和贡献,被物业管理行业尊称为“元老”。他叫杜志文,是基建工程兵的一员。

 

人物小传

杜志文,陕西长安县人。1950年12月出生。1969年4月入伍分配到基建工程兵二支队14团。部队撤销前任303团宣传股连级干事。1983年部队集体转业后任市四建公司宣传科副科长、办公室主任。1985年12月调入市房地产管理局,历任房产经营管理科科长、管理监察处副处长、房地产培训中心主任、机关工会副主席等职;任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省级矿产督察员。

 

深圳市建市初期,市房管局直接管理通心岭、园岭、南园、华新、下步庙、红荔、木头龙等七八个公产房住宅小区。1985年杜志文调任市房管局经营管理科科长时,主要负责对以上住宅小区里公产房的综合管理业务。

杜志文在工作中很快就遇到了问题:市财政局每年拨给的钱非常少,公产房的维修经费入不敷出,没有办法维持下去。因此,公产房小区里的房屋呈现一种“一年新,两年旧,三年破,四年乱”的状况。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杜志文决定按照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诲办,那一段时间里他东走走西转转,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有一天他来到了深房集团公司开发的怡景花园小区调研。这个小区的住房是卖给港澳同胞的,因此也按照香港物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的。杜志文看后感觉这个小区物业管理的经验不错。这套管理方法最吸引人的是:住宅小区通过开展各项服务收费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完善。杜志文十分认可这种管理办法,就先后向局领导和市政府李定秘书长汇报情况,主张推广怡景小区的管理经验。领导们同意了他的建议,让他大胆尝试。

1987年4月,市房管局在怡景花园召开了“全市住宅区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由李定秘书长主持。会议总结介绍了“物业管理”这种新模式,要求有关单位学习推广。1988年,深府办下发〔1988〕671号文,确立了“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谁出钱”、“有偿服务”等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住宅区“社会化、商品化、企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后将“商品化”改为“市场化”)。后来又陆续出台《住宅区管理实施细则》、《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等管理措施。



1997年10日,深圳组织物业管理人员赴美国、日本考察 杜志文/供图


1988年深圳推行住房改革。由市房改办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和九项配套细则(“1+9”文件)中,包括住宅区管理细则。这就让全市推广“物业管理”的做法有了法规依据。

市房改办在研究制定这些政策时,“1+9”文件时特别仔细研究了香港物业管理的经验,根据深圳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配套文件。文件起草人之一廖育辉说:“公产房由分配变为出售后,物业管理的重要性突出出来了。以前住房产权属于国家时,就算住宅区中环境管理方面做得差一些,住户不一定会有很大意见,因为这些住房并不属于住户‘我’;而如今住房出售给了业主,住宅区的环境再要管理不好,“主人”就会有意见了。”

政策制定好以后,市房管局加大了宣传的力度,毕竟这些政策能否很好落实,关键还是要看居民群众能否接受。那段时间里,市房管局召开了系列政策研讨会。每次研讨会杜志文作为主讲人之一做宣讲发言,接着与会的同志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研讨、辩论,达成共识做为以后工作的依据。

真正付诸实践的试点工作是1990年从莲花二村开始的。莲花二村交付使用后,市房管局决定成立莲花物业管理公司。杜志文起草了公司批文,从“一体化”管理的角度明确其经营范围和职能。“物业管理公司”与原来的“住宅区管理处”,两者不仅名称不一样,宗旨也完全不同,做一个官方的管理机构,变成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存在的服务公司,为业主和居民提供“吃喝拉撒睡”的全面服务。

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实行统一服装、标准服务、年轻精干、热情活跃,让业主居民耳目一新。按照物业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向业主收取管理费解决了住宅区的管理维修经费问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结果,住宅区的公共设施投入加大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环境变得优美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业主居民们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种新的管理方式。莲花二村的物业管理模式成功了,创新的道路终于走通了。

深圳的物业管理模式取得了成功,但是杜志文的工作并没有停步。他开始通过参加全国的一些专业会议,宣传推介深圳的经验。这样做并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杜志文自信深圳的物业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住宅区的管理水平。他希望好的经验能够分享。通过推介深圳的经验,让内地的居民也能过上一种享受到高水平服务的生活。

1989年9月,国家建设部在大庆市召开全国住宅区管理经验交流会。杜志文与市物业管理公司林明贤副经理两人参加会议,介绍了深圳物业管理的经验。参加这次会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多数人评价说:“深圳的经验好是好,我们内地学不了……”

1991年国家建设部在深圳召开住宅区管理工作研讨会。杜志文在会上发言介绍深圳物业管理的经验,受到了大会的关注。会议主持人是国家建设部房地产司司长宋春华。会议一结束他马上让杜志文带领他亲自去怡景花园小区调研,对深圳的做法赞口不绝。1992年在国家建设部组织的全国优秀住宅小区管理考评中,深圳的怡景花园和莲花二村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1993年国家建设部在广州番禺召开全国住宅小区管理工作会议。代表发言过程中,有些代表的发言开始尖锐起来。有人抱怨说严重缺乏维修资金;有人要求建设部领导下发力度更大的文件,支持基层干部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等等。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坐不住了,他找到杜志文说:“下午还是由你介绍一下深圳的做法。现在,大家都向我要政策、要钱。讨论方向偏了,会怎么往下开?”

临时受命,杜志文中午没有睡觉,匆匆忙忙准备了一个发言提纲,下午会议开始第一个发言,足足讲了40分钟。杜志文一讲完,谢司长马上总结说:“深圳的经验很好,这就是我给你们的政策。以后不要再说什么‘住宅小区管理’了,按照深圳的做法,就叫‘物业管理’,方法就向深圳学……”

谢司长心里很清楚,这样的大会上只能粗线条地介绍一下深圳的经验,解决一下认识问题。就算内地的同志愿意仿效,也还是不懂具体的方法。因此,谢司长向杜志文交代任务:“你们回去准备一下,在深圳开办‘全国物业管理培训班’……”

杜志文回到局里汇报后,得到了局领导的支持。在没有场地,没有教员,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如何白手起家呢?他忽然想到了一个战友——时任市房管局房地产管理培训中心主任的张跃。两人一谈即通、一拍即合。张跃负责场地、组织管理教学;杜志文负责找教员、准备教材。

杜志文找到几个同事帮忙,按照“物业管理概论、实际运作、法律运用”等几部分内容,大家分头备课、写讲稿。杜志文加班加点写出一份讲稿,十几页A4白纸上钢笔字写得密密麻麻。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全国物业管理培训班”开班了。内地几级政府部门的主管干部、具体负责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培训,开班两年间来深培训人员逾千名,其中局级干部42人、处级干部53人。另外还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物业管理考察团5000多人次。培训的效果非常好。通过办班,培训了大量懂得物业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的人才骨干,将深圳的物业管理经验推广到了全国。许多地方还纷纷邀请深圳的同志能够前去传经送宝,为此杜志文抽空到内地许多地方去讲课。

杜志文在主持深圳物业管理工作期间,组织和参与起草《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经过一系列努力,《条例》最终获得市人大通过。接着,又主持组建了市物业管理协会。后来,内地的政府、企业和居民们真正喜欢上了深圳物业管理的做法。许多地方、许多单位邀请深圳有名的物业管理公司到内地去提供服务。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深圳万科物业管理公司,承接了国家建设部大院的物业管理业务,给最高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提供深圳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深圳的许多房地产公司实力雄厚后开始走出深圳,到内地许多地方开发住宅区。建设任务完成后,顺势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住宅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就这样,深圳的物业管理创出了许多“全国第一”,成了全国同行学习的榜样。

 

“毛坯房”的做法流行全国。

“毛坯房”的主意最早是刘坤德提出来的。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当管理科长,对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敏感,善于在众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刘坤德早在1976年就被提拔为三支队管理科副科长,在长期不配科长的情况下,主持工作7年。期间还两度兼任司令部协理员,党政工作一肩挑。调入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时仍然任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凭借着个人魅力和不懈努力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得到了新领导、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部队集体转业、指挥所机关与特区建设公司(即建委)合并时,大部分机关干部分流到市属各单位,建设公司领导不愿意放刘坤德出去,他被留在公司办公室工作。19845月特区建设公司搞政企分开时,刘坤德被分到市政府基本建设办公室秘书处工作。新成立的市基建办仅有25人编制,能进去的人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刘坤德在市基建办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其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赞扬。1985年他被派去参加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的筹建工作,是三人筹建小组成员之一,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空缺)。在此任上他一干又是7年时间,由于工作有点子、办事讲效率、群众威信高,被大家送了一个“二老板”的外号,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就是在此期间,他想出了建“毛坯房”的点子。产生此想法与重视住户投诉有关。在1989年以前,深圳市的福利房建设,都简单装修后交给住户。为了降低成本,装修材料多使用低档材料。很多住户不满意,想重新装修。而按照当时的政策,是不允许住户二次装修的,但实际上管不住,经常有住户进行二次装修。私自装修的情况一旦被发现,管理人员就会出面制止,并没收住户的装修工具。那段时期,常常出现这类问题。

有一天,刘坤德接到了一位市政府一个局的一位处长打来的电话,投诉了这样一件事:他住在园岭住宅区,感觉厨房的装修太差了,卫生间的马桶也不好用,就决定打掉重新装修。正在施工时被住宅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不但没收了他的装修工具,而且严厉要求恢复原状。这位处长认识刘坤德,就打电话给他求他帮忙处理一下。他十分疑惑地问:“我自己花钱,想把房子重新装修得漂亮一点,又不是搞破坏,怎么就不可以呢?”刘坤德本来就是一个热心帮忙的人,现在找上门来的又是一个熟人,不能不帮。他马上到管理处要回装修工具,冒着倾盆大雨把工具送了回去。刘坤德为人热心,比较好说话,因此找他帮忙处理此类事情的人越来越多。



1995年春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东(右四)在刘坤德(右三,时任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经理)陪同下视察桃园村移山填海工地 刘坤德/供图


找的人多了,刘坤德就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并将这个问题提交到局务会上讨论。他发言说:“我们花了钱装修,住户并不认可。那就别装修了,既可以让财政省一笔钱,住户又可以根据个人的财力和喜好把房子装修得好一点、住得舒服一点。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局务会经过讨论,大家认可刘坤德的意见,最后做出决定:以后建设的福利房、微利房不再装修,让住户自己装修。

于是,1990年市住宅局从建设莲花二村住宅区时开始,住宅楼的主体工程完工验收后,取消了简单装修,不但不安装厕所马桶、厨房不贴瓷片、房间不粉刷墙,甚至连房间内的门都不安装。这样的“毛坯房”交给住户,但没有人提意见,反而大受欢迎。

这样的做法有几个好处:市住宅局降低了建房成本,节省了市财政经费;不产生‘二次装修’的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力量,决定装修的标准和风格,把房间搞得既漂亮又舒服。多方有利,皆大欢喜。

莲花二村作为第一个毛坯房小区,后来被评为全国第一批文明住宅小区,最终荣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这是继唐山之后,中国又一次获得的该奖项。

市住宅区建设“毛坯房”,没有宣传,也没有进行提倡和推广。但是由于受到住户的热烈欢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到莲花二村来进行学习,纷纷推广这一做法。“毛坯房”的做法不但在全市流行起来,内地的很多城市也来深圳参观学习,很快成了全国房地产业的一股潮流。

中国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政府的提倡和推广形成风气的;“毛坯房”现象可能是少有的不是由政府推行而自行传开的,流行了30多年,风行到全国各个角落,至今热度不退。将“简单装修”改为“毛坯房”,受到了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去做,那么,我们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毛坯房”就是应该认真参考的一个案例。“毛坯房”的做法不算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动作,但是由于风行全国,节省了多少资金,减少多少建筑垃圾?这一改革举措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实在在地做出了贡献。

 

地产房产“两证”合一

1989年,市房地产权管理处成立,赵维国任处长。在这个岗位上,他做了一件影响全国的大事:将地产证和房产证“两证”合为一证。

在深圳,以前居民购买一套住房时会领到两个证: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土地和房产的产权不同造成的。一个业主购买了一套住房,自然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但是盖房子时所占用的土地,其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购买者只是买了50~70年的使用权。由于两种权利不同,所以,一个业主购买的这套住房,分别由市国土局和市房管局发给两证。

赵维国任产权处处长后很快发现,同一套房屋发给两证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两证分别由市国土局和市房管局两个部门发放,容易出现信息资料方面的差错;而这些差错处理不当会引起两个局之间的矛盾;对业主来说,不仅两证不好保管,有问题时需要分别到两个部门去解决,实在是不胜其烦。赵维国想对此进行改革。但这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不一定能办得通,赵维国愿意试一试。

他首先向主管的领导汇报自己的想法,先找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国土局长王炬、市房管局领导汇报同意后,再找副市长李传芳汇报,几位领导均表示支持;接着他又找到市法院院长王长营、市司法局副局长陈野等,就法律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他们也表示赞成。于是赵维国就正式向市政府上报了建议“两证合一”的请示,得到了批准。

根据法院、司法局的反馈意见,赵维国对证件的名称仔细地进行了推敲。虽然购房者对房屋拥有所有权,但对房屋所占用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证件名字不能叫“房地产权证”,只能叫“房地产证”。一字之差,解决了法律上的难题,避免了可能会引起的争议,表现出了相当的智慧。

“两证合一”的事很快就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领导的注意。不久,国家建设部房地产司刘询藩副司长到深圳调研。有一天,他一人来到赵维国的办公室,自我介绍后随便聊起天来。赵维国感觉这位领导十分随和没有架子,很愿意跟他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当赵维国说到“两证合一”的事,刘副司长听着听着兴奋起来,当场表态说:“你们的做法很好”。

那次谈话后,刘副司长找到市有关领导,建议向全国推广深圳的做法。在刘副司长的积极组织下,很快就由国家建设部和深圳市政府,在深圳八卦岭的南方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全国房地产权产籍管理高级培训班”。培训班的规模很大,培训时间长达半个月。报名参加的有全国直辖市、各省会城市房管局主管的副局长、产权处处长等人员上百名,全是各级政府负责这项工作的头头脑脑。讲师团队也不含糊,包括香港注册总署署长紀礼逊、副署长宝礼、总注册主任潘世宏和田土注册专家颜德新、罗翰鹏、伟超雄等;也有高汉钊大律师、香港测量行的负责人梁振英(即现在的香港特首)等专业人士;国内的专家还有建设部房地产业司产权处处长郑吉荣、深圳的郑家光,赵维国当然更是少不了。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豪华的讲师团,集中了香港和国内最懂产权专业知识的专家,给学员们讲述了最专业的知识和最新的政策规定,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的疑问全都涉及到了、讲透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这个培训班,深圳的经验被推广到了全国。“两证合一”的做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人财物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土地国有”和“房产私有”的一个法律矛盾。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4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