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端节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榕江县、雷山县,南接荔波县,西界独山县、都匀市,北连丹寨县。地理坐标东经107°40′至108°14′,北纬25°30′~26°10′之间。县境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最高为西北面的更顶山,海拔1665.5米;最低处是坝街附近的都柳江出境处,海拔303米。县境的雪花洞一带为都柳江、龙江分水岭地区。境内山岭连绵,溪流交错,其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和平坝,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境内森林资源得到较好保护,森林覆盖率50.08%,是全省十个重点林业县之一。
三都水族自治县总人口31.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47万人,占总人口的96.4%;水族人口20.24万人,占总人口的64.8%,全国半数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三都县。县境内居住着水、布依、苗、瑶、汉等14个民族。
分布地域
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都匀市、独山县、荔波县、榕江县、雷山县、丹寨县、从江县、福泉市的水族村寨。
传承谱系
第一批端节:主要是都匀市奉合、阳和、基场乡地区;
第二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拉佑、水东地区;
第三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恒丰、中和、廷牌,独山县、榕江县、丹寨县、雷山县等地区。
第四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塘州乡、榕江县等地区。
第五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三洞乡、都江地区,榕江县、从江县等地区。
第六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牛场乡地区。
第七批端节:主要是三都县九阡及兰领地区。
端节批次,过去分为9批,现在分为7批。端节批次顺序不能颠倒混乱,具有严格的民族约束力。个别地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上述顺序,表明以端节为年节的这部分不同血缘氏族的水族同胞,在历史上构成了部落联盟。随着社会发展,又添加了地域性异氏族成员,逐步演化为地缘文化相结合的端节文化特征。
基本特征
端节活动的中心内容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盛大的端节,形象地反映了水族悠久历法,以及与稻作文化紧密联系的氏族部落庆典遗风,形象而准确地诠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年”本义。
端节是世界节期最长、批次最多、内涵十分丰富而奇特的岁时节令。又是水族众多民间知识、民间文化集中传承的节日。
基本内容
端节活动的宗旨是:新年开端、辞旧迎新;稻谷成熟、庆贺丰收;祭祀祖先、报恩祈福;聚会亲友,和谐族群。
祭祖活动多在端节的“除夕”与“初一”早餐举行,要忌荤吃素。水族祭祖吃素,只忌禽畜兽类油肉,不忌水产类,而以鱼作为主祭品。
祭祖时,在正堂供桌上摆上鱼包韭菜、炕鱼、豆腐、糯饭、米酒、南瓜、茄子和花生、葵花、糖果等馔品。有的还供奉衣着首饰及摘糯谷穗(或称米廉),表示丰衣足食;摆上犁、锄镰等生产工具,启迪人们继往开来,靠劳动去创造财富与幸福。有的习惯用簸箕设地席供祭。有的还在门外设便席,打上一铲火子,放上烟杆与拐杖,以迎接外出渔猎的先祖的魂灵。
端节是水族文娱体育活动重要起源与传承的节日。《铜鼓史话》载:“水族在九月节举行招魂仪式后,就把藏在家中的铜鼓拿出来,悬挂在门前,先以酒三杯供神,再以酒洒在鼓上,然后方可敲击。”史称“水亦僚类”。《随书•地理志》载“诸僚铸铜为鼓”,“悬鼓于庭,置酒以招同类。”这正与水族端节击鼓的情况相似。击铜鼓、皮鼓是传统的娱乐活动。此外还有吹笙、跳舞、唱歌等。水族古老的铜鼓舞、斗牛舞、角鼓舞(水语称为“点达报”)等,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创制、发展。 端节一定要登高赛马,在特定小山坡“端坡”举行。“男骑马去相姑娘,女梳妆去看新郎”的端节歌句,反映了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情况。
主要价值
端节是历史悠久的岁时节令, 端节形象地记录了中原早已失传的古文化信息
①. 端节形象而准确地诠释汉字“年”的本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熟庆典为过年的本义。
②. 端节形象地反映水族悠久的水族历法。
③. 端节记录了中原古代的语言信息。端节新年开端,故有开端、开年之说。新年正月“端月”,正月首日为“端日”等。
④. 端节聚族登高举行赛马、挤马活动,是水族传承发祥地的古俗。在南方民族年节中,以赛马为代表性活动的只有水族。
端节是世界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民族年节
端节在水历年终、岁首阶段欢度。由古代古代九批演化为现在7批过节。端节首批、末批相间50余天,是世界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
端节保留着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浓郁的特色,端节分批过节,是以血缘氏族为主要依据划分批次,尽管后来融入了民族的地缘文化特征,但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的特色依然浓郁。
水族独有、贵州特有、中国唯一的奇特民族年节。
濒危状况
端节与水族的水书有密切关联。水书濒临消亡,端节祭祖的古礼俗、祭祀祝词等,随着水书先生的谢世而失传;现在农村极少养马,极少不少地方不再过端节,改为其他节日;一些地区取消赛马活动,赛马坡荒废;铜鼓、皮鼓在大部分地区被损毁、被变卖,数量急剧下降;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影响与冲击,端节的范围、活动的内容、以及节日的特色等日渐衰微而走向濒危。
2010年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