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是第 95654565 位访客! 您的IP是: 18.217.144.3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摄影资讯
学会动态
获奖公告
影赛信息
摄影采风
会员风采
本市新闻
摄影课堂
学会培训
三都摄影
边行边摄
支部动态
学会公告
    为了方便学会会员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学会的资源,学会将根据天气情况或学会举办的各项摄影大赛及全国各项摄影大赛征稿有关的活动,不定期进行一些采风创作。组织会员到深圳市各地进行拍摄(详情请参考各活动安排)。</P><P>  官方微博:@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官方微信:shenzhenfps
     邮箱:szfps8@126.com
     传真:0755-25728897
     电话:0755-25728897 
           13902968412
           
     

 
首页 -->> 摄影资讯 -->> 学会动态
 

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要在互动中创新

(文字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丽虹 文/图)

  

  在第三届深圳客家文化节上,将创新性地举行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最令人关注。就此,本报记者和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广东流行音乐学会会长陈小奇、副会长陈洁明分别对话,探讨了这一高峰论坛的意义,展望了客家山歌创新发展的前景。

    杨宏海:

    使深圳成为最具创意又最有文化包容的新客家之都

    记者:杨先生作为本届客家文化节的总策划人,您为什么选择在深圳举办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

    杨宏海:选择在深圳举办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是因为深圳作为具有客家历史渊源的新兴移民城市,市民有开放与时尚的心理特征,比较多元兼容的审美情趣,要求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联姻,优势互补与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批像《黄土高坡》的西北风、闽南的《酒干趟卖无》、《爱拼才会赢》这样的流行民谣,这些歌曲都在继承地方民歌的基础上,很好地结合时代流行音乐元素,使传统民俗得到了新生,推动了地方音乐的发展。

    就拿广东来说,在山歌借助流行音乐创作方面,有过不少可贵的尝试,如陈小奇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山歌》,陈洁明、姚晓强的《快乐山歌》,菊子的《天籁山歌》、徐秋菊的《客家乡亲》等;梅州、惠州、东莞一批音乐人也有不少作品。而在深圳,这方面的实践更为突出,如饶荣发的《山歌唱出好兆头》、姚峰的《自由结婚好》、蒋开儒的《客家酿酒》、房千的《月光光》、赵连弟的《客家土楼》、尹良的《客家情歌》等,此外王佑贵、谷勇等人都有佳作,有些还被入选央视青歌赛。不仅客家山歌名家喜欢演唱,有的已被搬上了春节晚会,获得了多项全国大奖。客家山歌由此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如何把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怎样使客家山歌得到创新与发展?这正是这个高峰论坛想要探索和寻求的东西。我们的想法与广东流行音乐学会陈小奇会长一拍即合,同时得到了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的支持,因此,就由三家联合发起在深圳举办这次高峰论坛。

    记者:有关领导将文联称之为深圳最大的创意联合体,你们这次大胆将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联姻,进行创新探索,是否体现了这一追求?

    杨宏海:作为拥有最多国内新移民的城市,深圳已成为最具创意的设计之都,而作为拥有最多文学艺术家的文联,也被赋予最具创意的联合体。多年来,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全体同仁通力合作,致力于在传承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深圳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促使老客家与新移民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活的文化,承接新的传统,使之成为最具创意而又拥有最多文化包容的新客家之都

    移民是开拓的先锋,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把传统文化节庆放在创意十二月,本身就是一个创意。在上两届客家文化节中,我们除了收集整理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在客家山歌的唱腔与表现形式上作过尝试,比如将传统龙岗皆歌谱写新词演唱,引进梅州山歌与之交流等等。这次创意十二月大胆将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联姻,并且在客家歌舞中融进时尚元素与现代表现形式,全部采用普通话演唱等,进行创新探索,正是体现了我们不断进行创新的追求。

    陈小奇:

    中国流行乐发展必须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找到根和源泉

    记者:陈小奇先生,作为全国著名音乐人、广东流行音乐学会会长,您怎么看这次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高峰论坛的意义?

    陈小奇:关于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结合的议题多年前我和杨宏海就沟通过,这次终于梦想成真,相信研讨会将有很多新的成果出来。这也是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双方各自内在的寻求,客家文化与流行文化需要良好互动。客家山歌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诗经》,据我所知,民间歌曲里能直接与《诗经》相联系并且至今依然焕发着生命力的也只有客家山歌,在广州的很多公园等场所也很容易听到人们唱起客家山歌,张嘴就来,内容都是原创的。

    如何借鉴流行音乐的包装、推广来发展客家山歌值得我们探索。客家山歌是农业社会里人们在乡间、山里面唱的,在当今都市化的进程中,客家山歌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流传下去?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让它就此消失。

    其实,流行音乐在中国的产生也只有31年历史,我们在即将出版的一本《广东省流行音乐史》中梳理到,1977年广州出现第一支轻音乐队开始标志着流行音乐在中国的产生,这31年来,广东在中国流行乐坛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至今依然涌现了很多新的歌曲和新歌手,在新媒体音乐的探索上也走在前面,其中深圳何沐阳的《月亮之上》是一大代表作。因此,中国流行乐发展也必须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找到根、找到源泉、找到继续发展的元素,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会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这是两者各自的需求。

    我认为,客家山歌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在编配、演唱上进行改良,用客家山歌的素材进行改编,仍用客家话演唱;二是不用客家话而普通话演唱,但用客家山歌的旋律和素材。因为客家话很多人听不懂,推广时需要用大量普通话来唱,但大部分要用客家山歌的旋律。总之路子很多,怎么弄,相信研讨会中一定将有精彩的观点奉献给大家。

    陈洁明:

    只有扎根民族的东西,流行音乐才能活起来

    记者:陈洁明先生,您又是如何看待此次高峰论坛将在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上的探讨和探索?

    陈洁明:这次深圳搞这个活动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视野和文化自觉性。这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第一次就客家山歌与流行音乐开展这样的活动。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到了新的时期,要思考后面的路怎么走得更宽。现在进入了版权时代,中华民族的音乐市场怎样守护和捍卫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现在每到年底,全世界的版权协会就会来中国盘点要钱,比如我们唱韩、日歌曲多了,付给韩、日版权组织的钱也多,我们泱泱文化大国,每年要引进25000多件音乐作品,出口的却只有80余件,这是巨大的遗憾。客家人在全世界有上亿人,这是个很大的音乐市场。

    其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艺门类和客家山歌一样,面临着怎样在流变过程中创新和革新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了客家山歌的问题,可能会给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有一个非常好的启示。博物馆的东西是需要原生态的,但文化要传承下去,就要让年轻人在应用中去喜欢它,一定要用今天的审美观念、科技手段去改革它,而不是用博物馆的眼光去看它。就比如APEC会议上,我们让所有中外领导人穿上唐装,但这个唐装是改良过的,不是原来的样式,客家山歌也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

    如今的山歌要让当代年轻人所接受,机会留给了流行音乐,只有扎根我们民族的东西,才能活起来,改造客家山歌非常有前途。例如陶喆的《苏三说》很受欢迎,用今天的观念去做得到了年轻人喜欢。如果大家都喜欢自己的东西,可以保证我们的音乐市场不会给老外拿走。

 
<<<返回
 
     
关于学会 | 网站服务 | 学会培训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文谷五号楼
电话:0755-25728897  25738861  传真:0755-25728897
QQ:791045772 576779501(请注明身份)  E-mail:szfps8@126.com
版权所有©2007-2024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粤ICP备09054709号  学会会徽设计:李陟、蔡小汉  题字:王子武    东方志网维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