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中秋夜拜月,主要为妇女和儿童,成年男子大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潮人拜月称“拜月娘”,月属阴故有称为太阴娘。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在阳台和天台,农村拜月大都集中到宅中露天的大埕祭拜。当天吃过晚饭后妇女们换上新衣服,带着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香梨、香蕉、大吉、大柚、林檎、杨桃、红柿、菠萝、芋头等,还有特产时食的素月饼、苏南麻薄、意溪朥饼、龙湖炖糕、樟林绿豆糕、隆都云片糕等一齐奉敬“月娘”,还要特别在祭品上插一枝红花(石榴枝叶)。妇女焚起香烛,望月诚心祷求“月娘”保佑合家平安,事事如愿。皓月当空,月光如水,美好的月夜令人遐思。儿童喜欢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读书聪明,成绩优秀,茁壮成长;未婚少女仰月祈求找到如意郎君,有的妇女还用“井心水(刚从井里打上来不能碰着井边)”,手捧竹杯(占卜工具),望月诚心祈祝,向空抛上圣杯(一阴一阳),用案炉的香灰和井心水,意为“亚娘赐仙丹”,喝了儿童聪明平安,未婚男女则如愿找到连理枝,已婚则夫妻思爱,合家平安。拜月之后是赏月,丹桂飘香,清风送爽,一家团圆,喝工夫茶,品月饼,吃水果,话家常。“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高冲低洒,刮沫淋盖”,“意溪朥饼大块厚”,“苏南麻薄,嘴甜舌滑”,“正柑甜,歪柚签 ”,唱谈幸福,憧憬未来,欢声笑语,喜汽洋洋,都是中秋韵事。中秋节娘家要给已嫁的女儿送月饼和水果,男方收后要分给亲朋邻里,表示亲情。中秋之夜年青人更是游兴,月下泛舟,唱卡啦OK,潮剧,猜谜,有的孩子们自制了各种动物形态的花灯,灯上写上祝语,进行游街竞赛,有的用孔明灯,放飞到空中,好不热闹。